电话:010-88808829
邮箱:17326823439@189.cn

倒计时

参观时间

关注我们

关注公众号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媒体中心
  • 华星集团矿用设备及工具华星资本集团 2019-09-05

    华星集团矿用设备及工具华星资本集团 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办事处:华星中波(北京)矿用设备及工具有限公司电话:010-65539794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南大街14号保利大厦写字楼五层568室邮箱:beijingoffice@fasingchina.com;beijingoffice2@fasingchina.com;beijingoffice3@fasingchina.com.网址:www.fasingchina.com一、华星集团介绍华星集团(FASING S.A)于1913年在波兰的卡托维兹市创立,是欧州地区最大的链条制造商,至今已经有105年的历史。于2006年收购了位于德国达特尔恩市的世界著名矿用链条企业:K.B.PKettenwerk Becker Prünte GmbH公司。自此,华星集团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矿用链条生产企业。华星集团所生产的矿用链条十分齐全,我们不仅能够生产煤矿用所有规格的链条,并且可以针对客户的实际情况为其提供最适合的产品,本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矿业、渔业、电力工业、制糖业、水泥业以及木材业,活跃于全球市场的所有主要部门当中。超过2000个客户使用本公司产品。华星获得全球性成就的最主要因素在于荣获各类证书和证明的优质产品,以及本公司采用的质量保证系统;自1997年以来,本公司即获得ISO 9001和ISO 14001的国际认证。华星集团于2016年在北京成立了全资子公司,既:华星中波(北京)矿用设备及工具有限公司(简称:华星中国),并在天津保税区设有保税仓库,备有常用链条型号,华星集团在全国主产煤区设有办事处,能够及时响应客户需求。如有特殊需要,波兰总公司可以随时派技术专家到现场做技术交流并根据煤矿实际情况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二、华星主要产品情况1、矿用圆环链一百多年的经验,使华星公司产品质量达到世界顶级水平,其矿用圆环链便是其代表性产品之一。产品以高度优化钢材为原材料,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同时对链条生产过程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进行严密监测,严格把控各个生产环节质量。公司产品种类丰富,产品等级齐全。这让华星以公司座右铭为宗旨,根据客户需求和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现场作业环境的链条。华星公司矿用链条的品质,得到世界各地的无数用户的广泛认可!根据DIN 22252,PN-G-46701标准以及华星专家制定的技术条件用途刮板运输机、刮板转载机、采煤机、掘进机、刨煤机等其他使用这种链条的设备。制造标准依据DIN 22252、PN-G-46701、GB/T-12718、GOST 25996 其中标准之一制造。2、矿用紧凑链根据 DIN 22255 标准以及华星专家制定的技术条件矿用紧凑链可替换目前常用的同等公称直径的圆环链,而且不需要对原有刮板运输机进行改造。使用矿用紧凑链,还可以允许使用较低的刮板运输机侧面挡煤板,因为根据DIN22255标准制作的矿用紧凑链立环的外宽比根据DIN22252标准制作的圆环链立环外宽公称直径小一个数量级,比如:34x126毫米矿用紧凑链的外宽b4最大值 = max 94 (99) 这相当于30x108毫米矿用圆环链的外宽b2最大值为= 97。提供的紧凑链(扁平链)的立环可以是通过扁平化或锻造工艺制造。对于机械性能与DIN22255标准不相适应的链条等级,华星制定了华星技术条件。如果客户需要高强紧凑链,华星可根据中国 MT/T 929企业标准进行制造。用途:刮板机、转载机、采煤机及掘进机等矿山设备。3、接链环华星集团生产的接链环,产品种类丰富,可为客户提供广泛选择,以满足不同的生产条件和不同的链条连接。接链环有水平位置工作型(OZPZR),有直立位置工作型(OZBR),有水平、直立通用型(OZUS 及 OZUZR)。公司采用自己独特的热处理和机械处理工艺,利用现代化的处理中心设备,保证了产品最终获取比DIN22258标准更高的机械特性参数和产品应用工作参数。在保持其高质量、高可靠性的同时,确保安装、拆卸方便快捷,提高现场工作效率。基于DIN 22258-1、DIN 22258-2、DIN 22258-3标准以及雷班德效应,OZUZR型、OZUS型、OZPZR型、OZBR型等接链环的机械性能只适用于生产工艺过程后干燥的、无含油或渣、无任何防护层的表面。

  • 山东康格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2019-09-05

    山东康格能源科技有限公司Shandong Kangge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地址: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李营街道煤矿路01号Address:No 1, Coal mine road, Liying street, Rencheng district, Jining, Shandong province邮编:272075电话:0537-2753302传真:0537-2757022联系人:施现院邮箱:zkjtct@163.com网址:www.sdkangge.com山东康格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孔孟之乡大运河畔的山东济宁市北郊,公司依托山东省充填开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泰山学者专家团队和山东能源淄矿集团,以矿山绿色充填开采、充填系统托管运营为核心业务,延伸开展充填材料研发、生产销售;新能源;煤炭开采技术研发;矿山工程设计,施工;机械设备租赁与销售;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煤炭生产加工、销售;发电、售电服务;供热、供水服务;建筑材料加工销售等作为发展业务。目前,公司建成了3套先进的膏体充填示范工程,主导设计正在施工建设的充填系统3套,托管运营的充填站2处,1套高水充填系统和1套原矸充填系统,拥有231人的专业化充填队伍,其中泰山学者特聘专家教授1人,博士3名,硕士2名,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6名。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技术水平高,为扩大充填业务提供了有力的保障。Shandong Kangge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is located in the northern suburbs of Jining in Shandong Province, which is the hometown of Confucius and Mencius. Relying on  Shandong province filling mini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Shandong Taishan scholar expert team and  Shandong energy Zibo mining group, the company takes the green filling mining and filling system custody operation as its core business and extends to carry out filling material development, production sales, new energy source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coal mining technology, mining engineer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mechanical equipment leasing, coal production, processing and sales, electricity generation and sales, heating and water service, construction materials processing sales etc. At present, the company has built three advanced paste filling demonstration projects, led the design of three filling systems under construction, two managed filling stations, one high water filling system and one original gangue filling system. The company has a profession filling team of 231 persons, among which there are 1 distinguished expert professor of Taishan Scholar, 3 doctors and 2 masters, and 6 researchers of engineering technology application with rich management experience, which provide a strong guarantee for expanding filling business.

  • 廊坊曼德宝过滤科技有限公司 2019-09-05

    廊坊曼德宝过滤科技有限公司联系人:祁纪春(经理)手  机:13722644545电  话:0316-5923255网  址:www.mandebaoly.com廊坊曼德宝过滤科技有限公司原固安县曼德宝滤清器厂成立于2006年,经中诚信第三方认证。公司已通过《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公司坐落于素有京津走廊美誉的廊坊市,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主要产品:空气滤清器、液压油滤芯、润滑滤芯、冷却滤芯、除尘滤芯、除水滤芯、除油滤芯、除菌滤芯、粉尘回收滤芯、纸制滤芯、熔喷滤芯、不锈钢烧结网滤芯、吸油过滤器、回油过滤器、高压过滤器。拥有完善的工艺流程:现有制网、折叠、冲压、表面处理、过滤器组装等车间。产品现广泛应用于冶金、石油、化工、电厂、钢厂、煤炭、矿山、制药、食品、工程机械等行业。公司始终秉持“勤奋、负责、严谨、创新”的企业精神,不断为新老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与服务,真正做到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实现共赢。

  • 全球能源未来发展的五大趋势 2019-09-05

    各能源智库分析机构对全球能源展望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初。时值中东危机导致高油价,使得主要能源消费国意识到,需要有成熟的预测模型成为制定能源规划、能源政策的依据。每年,国际能源组织、主要石油公司、能源咨询机构都会按照各自预测模型体系发布数十份全球能源展望,在预测全球经济走势基础上,分析中长期世界能源发展趋势。今年年初以来,国际能源署(IEA)、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欧佩克(OPEC)、英国石油公司(BP)、埃克森美孚、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ETRI)、IHS、挪威船级社等相继发布2018版全球能源展望,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如今能源展望报告不仅预判未来能源发展情景,更会影响到未来能源走势,尤其在当今全球能源格局转型的“十字路口”。通过总结对比不同机构的能源展望,在迥异中寻求共性,更有助于我们把握新的趋势,对未来能源发展大势有的放矢。趋势1:能源需求增长放慢脚步经济发展判断是能源预测的基础。根据各家机构展望,未来20年,全球人口增长速度显著放缓,经济增速小幅下降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最乐观属欧佩克,预测世界经济将以3.5%增速增长,其他机构基本预测在3%左右。到2040年,世界经济将在2015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100万亿到130万亿美元,而人口也将达到90亿左右。然而未来能源需求增长和经济增长幅度并不是完全趋同。各家展望表示,从现在到2040年世界能源需求增长在25%到35%之间。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的《2050年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指出,未来30年,一次能源增速远低于同期经济增速,全球将以36%的能源消费支撑170%的经济增长。不同国家能源需求增长出现一涨一降。埃克森美孚、能源信息署、英国石油公司都认为未来世界能源需求增量主要来自新兴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等,在人口增长下,中东、拉美、非洲能源需求也将显著增长。而经合组织国家能源需求将基本保持不变,甚至有所下降。经济增速与能源需求增长脱钩,能效提高、能源强度下降是主要原因。埃克森美孚认为,到2030年的人均能耗基本保持不变,到2040年会比2010年有所下降。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也认为,未来30年,能源强度将降至0.88吨标油,比2015年下降50%,能耗年均下降2%。国际能源署也认为,能效提高在消除供应侧压力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如果没有能效提高,预测的最终能源消费增量将会翻一番还多。值得注意的是,作为能源消费最大国,中国能源需求虽然仍保持增长,但是未来30年增速不断放缓,能源强度随着产业转型不断下降,将不再是最主要的需求增长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预测,2035年后,中国能源需求逐步回落,在全球一次能源比重稳定在23%,届时,单位能耗将比2015年下降54%。美国能源信息署预测中国的能源需求增速未来将不足1%,这和21世纪以来8%的需求增速形成鲜明对比。取而代之则是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成为能源增长主力。国际能源署在展望中认为,未来印度对需求增长贡献最大,占到将近30%,到2040年时,印度在全球能源消费中的占比将会上升到11%。东南亚是全球能源行业中另一增长巨擘,其能源需求增速是中国的两倍。OPEC表示,2040年印度取代中国成为全球最大能源消费国,不过,这一变化主要是中国的能源需求预期被下调的结果,而不是因为印度的能源需求前景更加积极。趋势2:能源格局“四分天下”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趋向清洁、低碳和多元化,并且转型速度要快于之前的预期。能源信息署认为,到2040年,世界范围内,除煤炭外其他燃料消费量均呈增加态势。英国石油公司在近三年的展望里大幅上调了风电和太阳能到2035年装机的预估值,上涨达到150%。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在展望中认为,清洁能源将主导世界能源需求增长,到2050年天然气、非化石能源、石油和煤炭将各占四分之一,清洁能源将占比将超过54%。同时,油气仍然在未来占据主导地位,几家报告都预测,2040年,石油和天然气占比是55%。可见,世界能源结构在逐渐向“四分天下”的多元格局前进。在结构转变过程中,不同领域的能源消费变化同样显著。英国石油公司、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国际能源署都注意到,全球范围内工业部门能源消费增长在逐渐放缓,建筑是增长最快的部门。工业部门能源需求在2040年达到峰值,之后保持稳定,并且电气化率还将不断提高。英国石油公司认为,天然气和电力将满足未来工业领域能源增量,2040年成为工业部门主要能源。国际能源署表示,在全世界各种能源的终端用途中,电力是一股崛起的力量,到2040年时,电力会占到最终能源消费增量的40%——这是石油在过去25年能源消费增长中的占比。各家报告认为,能源结构转型最典型的国家是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在能源展望中指出,中国能源消费已经进入新旧动能转换期。未来,随着中国工业化进入后期,城市化稳步推进,对能源需求的重心将由生产用能逐步转向生活用能,工业用能占终端用能比重将逐步回落,交通和建筑用能则将稳步提升。英国石油公司、国际能源署也关注中国经济结构中服务业占比提高,能源结构中清洁能源占比增加。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指出,中国工业部门用能将在2025年达到峰值。在终端能源消费结构中,2050年煤炭占比将大幅降至17%,天然气将上升至15%,石油将保持在20%左右。结构变化一方面是因为工业部门中气代煤、电代煤趋势加快,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家庭电气化水平快速提升。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王仲颖表示,到本世界中叶,中国能源结构有望2/3是可再生能源和核电清洁绿色能源,1/3是化石能源,中国一次性能源消费总量只需36亿吨标煤。此外,部分报告还指出低油价时期投资减少,可能会阻碍能源转型进程。国际能源署在《2017年世界能源投资报告》中指出,上游投资接近“腰斩”,投资不足导致储量发现减少,基础设施建设不足,而经济复苏下能源需求不断上升,供需两端的反向作用会带来油价的大幅上涨。在全球能源转型过渡期内,平稳的油气价格和供需态势更为有利,一旦短期油价暴涨,可能阻碍能源转型的有序推进。趋势3:石油利用加快转向非燃烧领域本轮低油价直接造成上游投资锐减,引发了未来石油供应短缺的忧虑。国际能源署署长法提赫?比罗尔表示,2014年至2016年间,全球能源投资持续下降,每年下降比例约为25%。尽管从2016年起投资呈现回升,但仍未达到高油价时代的水平。欧佩克秘书长巴尔金多认为目前上游领域投资状况仍不乐观,全球能源业应对这一尚未显现的风险提高警惕。陆地和海上一些回报周期长的项目投资缩水幅度尤为明显,而这与全球经济发展目标相悖。然而,各家的展望表明,要确保全球石油供应,投资跟进已经刻不容缓。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认为,未来35年,全球石油生产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全球现有油田产量将从现在的36亿吨下降到2050年的不足12亿吨,年均下降3.2%,相当于全球每年减少两个大庆油田。强调,要维持供需平衡,必须持续投资发现新油田。英国石油公司也认为,未来全球石油增长主要依靠低成本的欧佩克国家和美国、俄罗斯,绝大多数非欧佩克国家将下滑。但即便如此,石油生产仍然需要非常可观的投资。如果现在新投资停滞不前,现存产量将会以每年3%下降,到2040年供给量仅为4500万桶/日,还不及目前石油需求的一半。英国石油公司预计,到2050年世界需要消费油气量为2.5亿万桶油当量,技术可采已经达到4.8亿万桶油当量,但是多数为提高采收率、海上浮式平台开发、高精成像等技术,需要投资及时跟进。石油需求方面,在预测2030年世界石油需求总量时,除英国石油公司以外,欧佩克、美国能源信息署和国际能源署的预测值均随着时间推移总体呈下降趋势。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也认为,世界石油需求2035年后基本停滞,增长基本全部来自非OECD国家。在这一过程中,石油的非燃烧利用成为需求增长的主要来源,包括作为化工产品原料,制成润滑剂、沥青等。国际能源署预计,石化产业将占到2030年石油新增需求的三分之一以上,到2050年该数字将达到近50%,超过卡车、航空和航运。与此同时,在燃油经济性改善、公共交通普及、替代燃料和电气化的共同作用下,当前石油需求的主要来源,尤其是乘用车的重要性将会减弱。挪威船级社在展望中看好新原油直接制化学品工艺,指出这一工艺将代替传统炼化技术。最近,沙特阿美宣布了一项大型原油制化学品项目,预计将日处理40万桶原油,其规模为全球目前唯一的新加坡埃克森美孚原油制化学品项目的5倍。这一全新工艺具有降低原料成本、能耗和碳排放等优点。两个项目投产后,制乙烯成本将比亚洲同类产品每吨低160美元和200美元。这将大大促进原油利用向化工领域的转移。趋势4:天然气消费重心正在转移天然气一直是能源发展展望持续关注的热点。早在6年前,国际能源署就曾乐观表示,天然气产业进入黄金时代。这一看法很快成为当时全球油气行业的主流观点。然而,之后的天然气市场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繁荣程度,“夹在煤炭与可再生能源之间”,天然气消费保持年均1.5%的增长,2014年甚至一度低于1%。然而近年来,世界天然气发展重拾强劲势头,各家展望也纷纷表示了乐观态度。2017年,全球天然气消费量增长2.2%,主要消费市场重回增长轨道,亚洲增速达10年来最高,欧洲也从负增长变为快速增长。此外,天然气大量替代煤炭用于发电,在传统领域继续保持增长。能源信息署、国际能源署、埃克森美孚均预测,未来世界天然气增长将保持1.4%—1.9%的年均增长,到2050年天然气需求量比2015年增长64%。而且未来30年,天然气在所有领域将全面开花,居民、商业、工业、交通增长会比较快,发电部门的需求也将维持较大基数。国际能源署指出,与前10年不同的是,未来10年,工业部门将超越电力部门,成为天然气需求主要驱动力。这主要是亚洲地区工业增长,越来越多将天然气作为能源以及原料进行加工。在北美和中东,化工领域的发展也促进了天然气的需求增长。过去十年,电力部门贡献了天然气增长的一半,然而未来,工业领域将占到天然气消费增量的4成。在今年第27届世界天然气大会上,许多企业家表示,天然气的黄金时代并不是没有了,而是姗姗来迟。英国石油公司认为,天然气未来快速增长,尤其是工业部门增长,主要得益于低成本供给和LNG贸易推动天然气可获得性大大提升。但是天然气同样也面临着低油价导致的投资不足问题。国际能源署认为,当前所知的所有LNG基础设施都会在2020年前投产,这一波供给会导致市场偏于宽松。但是上游基础设施投资不足,会导致LNG设施利用率在2025年上升到2017年前的紧张水平。不少机构预测,在中国,天然气黄金期将持续到2040年。得益于人口增长、天然气管网设施日趋完善、分布式能源快速发展以及大气污染治理的推动,中国天然气产业将长期处于黄金发展期,2015年到2035年,由于工业、居民以及发电对天然气需求快速增长,中国天然气消费增速有望达到5.8%。预计2050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接近7000亿立方米。趋势5:制约可再生能源瓶颈正逐一打破在2018年英国石油公司发布的《世界能源统计年鉴》中,首次涵盖了在能源转型中发挥作用的关键材料——锂和钴。英国石油公司的《年鉴》显示:作为储能技术的关键材料,自2010年以来,钴产量年均增速为0.9%,而锂产量同期年均增长6.8%,到2017年,钴的价格几乎翻了一倍,碳酸锂的价格上升37%,体现出在储能技术进步下,相关材料需求增大。锂电池、石墨烯这些新材料开始受到英国石油公司的关注,透露出可再生能源时代越来越近。彭博社的最新分析显示,现在,独立的电池在成本上越来越有竞争力,“廉价电池储能的到来意味着越来越有可能从风能和太阳能中获得电力供应,因此,即使在没有风的情况下和太阳也不发光时,这些技术可以帮助满足需求”。过去几年,业界认为的制约可再生能源的瓶颈正在注意打破。例如成本问题,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数据显示,未来两年内,包括生物质能、水力等在内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将会与化石燃料发电成本几近持平,而发电成本的下降也是世界能源发展进入新时代的重要信号。彭博社表示,2010年以来,锂离子电池价格已下降了79%。从2030年左右开始,全球电池的重要性将会增加,支持可再生能源的渗透。公用事业公司将继续用更廉价的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取代旧的煤炭和核能,比如“开式循环”的燃气发电厂和其他的选择如抽水的水力发电。在各家展望中,可再生能源一直被认为是未来增长最快的能源。英国石油公司认为,核电、水电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加起来将占到全部新增能源供给的一半,在一次能源中占比在2035年升至23%。其中太阳能增长超过8倍,风能增长超过4倍,2040年,可再生能源增长将超400%,占全球发电量增长的50%以上。能源信息署认为,未来25年,可再生能源增幅最大,年均增速为2.3%。彭博社预计,从2018年至2050年,全球新增发电装机容量投资为11.5万亿美元,其中大部分将流向可再生能源。大约8.40万亿美元将用于风能和太阳能,另外还有1.5万亿美元用于其他零碳技术,如水力和核能。不过,国际能源署也在最近发布的可再生能源展望中指出,按照目前可再生能源增长速度,到2040年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占比只有18%,而要实现2摄氏度温控目标的情景,可再生能源占比要达到25%—28%。而能够加快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领域除了电力,还要在交通和供暖同步发力。相比其他传统能源,可再生能源受政策变化和技术进步影响力也更大。国际能源署强调,要在政策强化的情境下,可再生能源才有望取得更加迅速的发展。

  • 2022年中国工业无人机市场规模将突破500亿元 2019-09-02

    近年来,中国人工智能技术逐渐完善,推动着无人机行业快速发展,伴随着无人机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中国成为无人机行业应用的重要市场,大量企业和资本入局,布局中国无人机领域。随着政府利好政策的持续出台,中国工业无人机市场进入健康发展期,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市场需求将持续攀升,预计2022年中国工业无人机市场规模将突破500亿元。   《2019年中国工业无人机行业市场前景研究报告》主要围绕工业无人机行业概况;工业无人机市场分析;工业无人机市场促进因素;重点企业分析;工业无人机行业发展前景等五个章节展开,通过对当前工业无人机行业进行分析,总结工业无人机行业发展现状,从而预提出当前行业的发展前景。   Part.1 工业无人机行业概况   工业无人机即民用无人机中工业级无人机。是一种高效便捷并服务于各行各业日常作业的无人驾驶航空器。工业无人机行业是指从事工业无人机的研发、生产、销售及售后服务等众多企业的集成组合。目前,在农业、电力、通信、气象、农林、海洋、勘探、影视、执法、救援、快递等专业领域的应用,无人机都显示了极好的技术效果和经济效果。   Part.2 工业无人机市场分析无人机按照应用领域的不同可以将无人机分类为军用无人机与民用无人机,其中,民用无人机可以进一步分为工业级无人机以及消费级无人机。按照技术特征分类,无人机可分为固定翼无人机、多旋翼无人机、无人直升机和复合翼无人机。据统计,2014年全球无人机销量达39万架,数量上96%为民用,消费级占2/3。2017年全球无人机销量约为300万架,市场规模约60亿美元。   Part.3 工业无人机市场促进因素工业级无人机在行业应用的深度和广泛是技术与经验长期积累的结果,在各行业不同细分领域具有极大的商业价值。根据不同的需求,无人机诞生了不同的功能,在给许多行业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由于无人机应用领域的不断延伸,也催生了许多细分的无人机产业。   Part.4 重点企业分析无人机作为大数据的采集器,能渗透入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现阶段,无人机不仅能作为飞行工作平台满足工作需求,凭借着其空中的作业能力,可以轻易的深入介入植保、电力巡检、灾害救援以及航拍等领域;无人机同时也用于优秀的数据采集能力,因此也可以作为互联网的连接端口。   Part.5 工业无人机行业发展前景工业无人机技术不断创新与完善。工业无人机的技术瓶颈主要体现在续航时长、载荷重量、可靠性以及作业半径上,尤其是续航时长和载荷重量上面临着较为艰难的技术困境,随着行业企业在技术研发投入的不断提高,长续航、高荷载产品将成主流,最大程度地满足客户对续航能力、高荷载的需求。(原标题:2019中国工业无人机行业市场前景研究:2022年市场规模将突破500亿元)文章来源:安防网

  • 8月份制造业PMI表明:新动能保持平稳增长 2019-09-02

    原标题:8月份制造业PMI表明:新动能保持平稳增长  本报北京9月1日电 (记者杜海涛)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8月31日发布,8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5%,较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分项指数显示,8月市场需求趋于稳定,企业生产活动有所波动,原材料市场价格下降,企业经营基本稳定。综合来看,制造业指数小幅下降,新动能平稳增长。  8月,市场需求仍相对较弱,但是下行态势减缓,呈现趋稳迹象。新订单指数为49.7%,较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降幅较小。出口增速有所回升,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7.2%,较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连续2个月上升。  8月,企业经营基本稳定,大型企业PMI虽有所下降,仍保持在扩张区间;小型企业PMI上升。大型企业PMI为50.4%,较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仍保持在扩张区间;中型企业PMI虽然较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至48.2%,但新订单指数和新出口订单均上升;小型企业PMI为48.6%,较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其中生产指数在连续3个月运行在50%以下后重回扩张区间。  新动能保持平稳增长。8月,以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为代表的新动能保持平稳增长态势。装备制造业PMI为50.2%,较上月上升1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PMI为51.2%,连续7个月位于51%以上。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同日发布,8月份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8%,较上月回升0.1个百分点,结束连续回落走势,继续保持在适度较高水平运行。分项指数变化显示,从业人员指数连续2个月小幅上升,业务活动预期指数环比上升至60%以上高位。

  • 英威腾与食品和包装机械行业协会签约仪式成功举行 2019-09-02

    2019年8月21日,深圳市英威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威腾”)与广东省食品和包装机械行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在英威腾光明总部举行签约仪式,广东省食品和包装机械行业协会秘书长刘穗聪、副秘书长曾昭胜、高级工程师熊维煊,英威腾行业发展中心总监冉明哲先生出席了此次签约仪式,英威腾正式加入协会并成为协会的理事单位,英威腾集团总裁黄申力先生当选为第六届协会理事。签约授匾签约仪式结束后,协会领导在英威腾工作人员陪同下参观了集团实验室及展厅,工作人员向协会展示了英威腾的技术实力及研发成果。协会领导对英威腾的专业专注的研发实力及创新精神表示高度赞扬,同时也表达了对英威腾集团未来发展的信心。协会和英威腾共同表示,未来将紧密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为中国食品和包装机械行业发展做出更突出贡献。与英威腾合影

  • 中国核工业迎来“第二春” 2019-09-01

    中国核工业迎来“第二春”▲多位院士专家在高端闭门会议上热烈讨论▲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陈列的高温气冷堆核燃料元件■本报见习记者 池涵“福岛核事故以来全球核电发展总体审慎、缓慢,但从长久趋势来看,我国必须大力发展核电技术。”中核集团总工程师雷增光在中国核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开幕式上如是表示。8月21日~23日,此次学术年会在包头举行。《中国科学报》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在今年结束“三年零核准”后,我国的核电项目正在稳步重启,在建核电机组10台,规模居世界第一。同时,核技术应用,如核能供热、核医学、辐照加工等以其应用面广、贴近民生、潜在经济价值巨大,顺应了本届年会的主题“创新科技 绿色发展”,受到多位院士专家的青睐,希望其成为我国核工业的第三大支柱性产业。核电:三年零核准,今年重开启自人类开发核电技术以来,已发生了三次重大核事故。雷增光认为,这三次重大核事故既是灾难,也是契机。以事故为教训,人类得以不断完善核安全文化,催生新的核技术、核安全理念,促进核电固有安全性不断提高,最终造福人类。福岛核事故发生以后,我国全面审查在运核电项目,有针对性地提高了安全措施,如增高海堤防护墙、增设应急供电设备、增加非能动设计等,并用最先进的标准对所有在建核电厂进行安全评估,严格审批新上核电项目,力求最大限度避免人为因素及管理失误。自2016年以来,我国已经连续三年核电项目零核准。在核安全标准得以不断强化、“华龙一号”“国和一号”( CAP1400)等第三代核电技术在我国不断成熟以后,今年福建漳州和广东惠州太平岭等项目获得核准,标志着我国核电项目得以重启。据中国核学会理事长王寿君介绍,截至2019年6月底,中国大陆在运核电机组47台,装机容量4873万千瓦,位居全球第三;在建核电机组10台,规模居世界第一位。“十三五”期间,全国核电将投产约1900万千瓦、开工760万千瓦以上,预计2020年装机达到5103万千瓦。“未来将以每年6~8台的速度进行建设。”王寿君告诉记者,“我国核科技工业发展正迎来继‘两弹一星’后的第二个春天。”核能:“三步走”解决方案专家们普遍认为,发展核电既能满足我国调整能源结构的需求,又能兑现我国在《巴黎气候变化协定》中减排、低碳方面对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同时也考虑到在不断提高固有安全性的前提下,核电在经济性方面的卓越优势。据雷增光介绍,在《巴黎气候变化协定》中,我国承诺2030年将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同其他清洁能源相比,王寿君认为,1公斤铀235产生的能量相当于燃烧2700吨标准煤所释放的能量,发展核能不仅减排效果卓著,并且适应我国国情和经济地理分布。王寿君告诉记者,水电对地理条件的依赖性高,资源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部地区。而太阳能、风能在西北部地区资源丰富,但由于其供给不稳定,弃风弃光现象严重。在我国经济最发达、同时资源相对短缺的东南沿海地区,核能能够提供清洁、高效、安全、稳定的能源供给,应该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此外,据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核电评估中心主任王泽平介绍,常规发电企业的利润营业收入比平均为1.18%,而核电企业平均13.4%,经济性优势很明显。雷增光认为,核电的可持续发展除了需要确保安全、降低成本、提高公众接受度,还要加强自主创新。2018年,美国发布《美国对中国民用核能合作政策框架》,从技术出口、设备和部件出口、材料出口等方面全面对我国加以限制。“核心技术不能受制于人。”雷增光呼吁。王寿君介绍,近年来,我国核电自主创新体系不断完善,核电关键设备和材料国产化率显著提高,形成以华龙一号、CAP1400为代表的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同时快堆和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进展顺利,小型反应堆研发和示范工程准备也在积极推进之中。加纳微堆低浓化改造、上海同步辐射光源、中国先进研究堆、全超导托卡马克实验装置、中国散裂中子源等大科学装置和先进核科学技术取得重大进展。“热堆—快堆—聚变堆三步走,热堆解决百年问题,快堆解决千年问题,而可控核聚变将永远解决能源问题。”雷增光认为。核技术应用:核工业的“第三条腿”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核技术在工业、民用领域不断得到应用,在全球形成近万亿元产值,在某些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中占比达2%。据雷增光介绍,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核技术应用已在辐照加工、核医学、公共安全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一直保持着较快发展速度。特别是近年来,其年增长率均超过20%,年产值达数千亿元,预计2030年突破万亿元规模。然而,目前我国核技术应用在经济中的占比只有0.4%,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多位院士专家认为,核技术应用可以在医学、工业、农业、安全、环境、考古等多个学科中发挥作用,应该大力发展,使之成为核电、核燃料之外核工业的第三大支柱性产业。为此,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冠兴形象地称核技术应用是核工业中的“轻工业”。中国工程院院士叶奇蓁认为,核能供暖或是我国北方冬季雾霾问题的解决方案。他介绍,由中核集团研发的泳池式低温供热堆“燕龙”已实现小范围供热。该堆型“零堆融、零排放、易退役”,适合部署在居民区附近。叶奇蓁预计,核能供热的成本有望达到和燃气同等价格,并可以通过进一步技术研发实现热电联供,甚至核能制氢,同如火如荼的氢能源产业配合起来。叶奇蓁表示,从1970年2月8日周总理批示我国建设秦山核电站至今,我国的民用核技术在不到50年的时间里实现了对世界先进水平从跟跑到并跑。他期盼,在 “第二个春天”里,核工业能够继续进步,在越来越多的领域里实现领跑。《中国科学报》 (2019-09-02 第7版 能源化工)

  • 砂石易 2019-08-30

  • 矿机优选网 2019-08-28

2024北京国际砂石及尾矿与建筑废弃物处置技术与设备展览会   京ICP备17045437号-6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