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10-88808829
邮箱:17326823439@189.cn

倒计时

参观时间

关注我们

关注公众号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媒体中心
  • 近年我国找矿十大发现 2019-11-11

    近几年,中国发现了诸多大矿,《矿业汇》总结了最近几年,中国找矿发现的具有重大意义的大型矿床,每一处矿床的发现,都预示着中国矿产资源基地的诞生!一、中国矿产资源储量 据国土部发布《中国矿产资源报告2018》显示,我国煤炭、石油、天然气、页岩气、锰矿、金矿、石墨等重要矿产查明资源储量增长,勘查新增资源量超过50亿吨煤田3处、超过百吨的金矿2个,探明地质储量超过亿吨的油田2处、超过5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田3个。截至2018年4月底,我国页岩气累计探明地质储量已经超过万亿立方米。 2017年,主要矿产中有42种查明资源储量增长,6种减少。其中,煤炭查明资源储量增长815.56亿吨,同比增长4.3%;锰矿增长2.82亿吨,同比增长19.1%,是金属领域增长幅度最大矿种;铜矿增长4.9%,铝土矿增长4.9%,钼矿增长4.3%,锑矿增长4.1%,金矿增长8.5%,磷矿增长3.6%,萤石增长8.9%,晶质石墨增长22.6%。表1-1主要矿产查明资源储量 2017年,煤炭新发现矿产地8出,新增查明资源储量815.56亿吨。超50亿吨的3处煤田全部分布在新疆。而在2016年新勘查到的超过40亿吨的3个煤矿矿区,也有2个位于新疆。铁矿新发现矿产地4处,新增查明资源储量14.51亿吨,主要分布于甘肃、云南、辽宁等。锰矿新增2.82亿吨,主要分布于贵州、广西等。铜矿新增查明资源储量418.11万吨,主要分布于江西、新疆、西藏等。铅矿、锌矿新发现矿产地5处,分别新增612.43万吨、1087.4万吨,主要分布于内蒙古、新疆、广东等。铝土矿新增2.92亿吨,主要分布于河南等。钨矿新增16.01万吨,主要分布于江西等。金矿新发现矿产地17处,新增1104.35吨,主要分布于新疆、山东、内蒙古等。银矿新发现矿产地4处,新增1.6万吨,主要分布于河南、磷矿新增矿产地4出,查明资源储量9.92亿吨,主要分布于贵州、湖北、云南。石墨新发现矿产地11处,新增6148.3万吨,主要分布于辽宁、内蒙古、黑龙江、广西、等。我国煤炭、铁矿、锰矿、铬铁矿、铜矿等重要矿产资源在2000米以浅查明率仅有30%左右,仍有巨大的找矿潜力。二、近年我国找矿十大发现 1、新疆和田县火烧云一带发现超大型铅锌矿 2016年9月25日,新疆地矿局宣布:在新疆和田地区和田县境内火烧云一带,发现一处资源储量近1900万吨的世界级超大型铅锌矿,这也是目前我国资源储量最大的铅锌矿。火烧云铅锌矿床共探求333+(334)锌+铅金属量1894.96万吨,矿床平均品位铅4.58%、锌23.92%、铅+锌28.51%,为世界级铅锌矿床中罕见的高品位矿床,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七大铅锌矿。火烧云铅锌矿床具有矿体形态简单完整、产状平缓延伸稳定、埋藏浅、矿床规模大、品位高等特点,经济开发品质优异,适合露天开采。火烧云铅锌矿床不仅具有巨大的社会经济价值,同时兼具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2、中国首个千万吨级铜矿床现身西藏 2016年12月,中铝对西藏阿里地区改则县铁格隆南矿区荣那矿段、拿若矿区详查后发现,这里共探明铜金属量1349.2万吨,且332级别金属量占到总量的70%以上。加上此前多不杂、波龙两个矿区已经探获铜金属量700多万吨,整个矿集区铜金属量已超过2000万吨。从而,多龙矿集区成为中国第一个世界级超级铜矿矿集区。 3、江西朱溪钨矿资源量刷新世界纪录 2016年,江西省地质工作者在浮梁县发现超大型钨铜矿——朱溪钨铜矿。333+334类三氧化钨资源量286万吨,再次刷新了钨矿资源量的世界纪录,成为迄今世界上发现的资源量最大的钨铜矿,其资源量是原世界最大钨矿——大湖塘钨矿的2.7倍。这也是江西省在查明赣北大湖塘超大型钨矿后,查明的又一世界级超大型钨铜矿。4、贵州省松桃县桃子坪探获超大型锰矿 2016年,贵州省地矿局103地质大队在贵州省松桃县桃子坪探获超大型锰矿,通过普查和详查地质工作,2016年6月,提交了备案的(332)+(333)锰矿石资源量1.06亿吨,圈定的锰矿石资源量位居亚洲第四、世界第十二位,成为贵州铜仁松桃锰矿整装勘查区新发现的又一个世界级超大型锰矿床,实现了找矿重大突破。 5、山西省黎城县新发现大型煤炭资源矿床 山西省地质勘查局在黎城县城发现一处大型煤炭资源矿床,提交的煤炭资源量超过2.6亿吨。该项目为黎城县历史上发现的首个煤炭资源矿产地,其估算资源量达到大型井田规模,适宜建设中-大型煤矿企业,探明的各煤层煤类均为强粘结-特强粘结的焦煤及肥煤,均可作为炼焦用煤。6、河南探获2.4亿吨超大型铝土矿 2017年1月19日,从河南省地矿局获悉,第四地质勘查院实施的河南省偃龙煤田深部铝(黏)土矿勘查项目野外工作结束,初步估算铝土矿资源量超2.4亿吨,矿床规模为超大型。偃龙煤田深部铝(黏)土矿普查阶段野外工作现已全部完成,勘查区共圈出铝土矿矿体6个,估算和提交铝土矿资源量2.4亿吨,平均厚度3.21米,矿床规模达超大型矿床规模,展示了良好的勘查前景。 7、新疆新源县卡特巴阿苏发现特大型金(铜)矿床 卡特巴阿苏金矿是位于新疆新源县的一处特大型金矿,该矿处于中亚金腰带,该矿带是中亚地区的一条世界级成矿带,中亚的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几个国家在这条成矿带发现了众多大型、超大型金矿。此前,中国在这条成矿带尚未发现大型金矿,卡特巴阿苏金(铜)矿床的发现证实了中亚金腰带已延伸到我国新疆。该金矿于2009年首次发现,经过近7年的勘探,已探明金矿储量78.73吨,平均品位3.13克/吨,铜4.83万吨,平均品位0.53%,随着进一步勘查、开发,该矿床储量将持续增加,也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8、新疆富锰矿资源量跃升为全国第一 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土资源厅获悉,西昆仑玛尔坎苏锰矿勘查取得重大突破。6月,经深部钻探探获新增锰矿资源量749万吨,玛尔坎苏一带已累计探获锰矿石资源量超过5000万吨,平均品位30%以上,预测远景资源量超过1亿吨,已成为新疆最大的锰矿资源勘查开发基地。这一重大找矿突破,使得新疆富锰矿资源量跃升为全国第一位,形成富锰矿西南、西北并重的格局。该矿具有含矿层位稳定,矿石品位高,资源潜力大、易选的特点,该区大型富锰矿带的发现,将进一步打破中国缺少富锰矿的资源瓶颈。 9、四川锂辉石超级大矿:估值3876亿 2016年1月27日,中新网报道,四川甘孜州康定、雅江、道孚三县(市)交界处的甲基卡锂辉石矿区,已探明资源储量达188.77万吨,前景有望突破300万吨,康定、雅江、道孚交界的35.96平方公里锂辉石矿区已上升为国家级整装勘查区。甘孜藏区甲基卡锂辉石矿锂金属初步估价达3876亿元,其中所含的6.6万吨同位素锂6(6Li),相当于2428.8亿吨标准煤的能量,约占全世界探明可采煤总储量(8260亿吨)的29%。据悉,甘孜州将按照发展规划分期开发甘孜锂辉石矿山。10、世界上探明的首个独立铷矿床 在广东河源市龙川麻布岗镇天堂山探明的一个超大型独立铷矿床,储量达17.5万吨(2000吨以上属大型矿),经多家研究机构选矿实验及科研成果显示,该矿属于较易选易取的铷矿床,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探明的首个独立铷矿床。该矿床实为超大型铷多金属矿床,除主矿产独立型铷矿外,还共生有锡、钨、铅锌、铜、铌、钽、金、银、铋等10多种矿种;地质工作者在矿区共圈定各类型矿体157个,其中角岩型铷矿体20个、云英岩型矿体8个,锡钨等其他矿体129个。

  • 矿山机械杂志 2019-11-05

  • 内蒙古赤峰大青山 谁在花岗岩上凿出“九缸十八锅” 2019-11-05

    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内有一座山,名叫大青山,此山溪泉缠绕、峰耸入云,景色颇为秀丽。在大青山的山巅之上,有百余个像缸一样的石臼,当地人称为“九缸十八锅”。这些生成于花岗岩之上的石臼,分布在山顶约1000平方米的范围内,它们虽然大小不一、形状各异,但都口小肚大。最大的一个石臼长10米、宽5米、深3米,里面有积土,一株白桦树茁壮生长其中,在白桦树周围,花草环绕,犹如一个巨型的天然盆景。经地质学家考证,克什克腾旗大青山的石臼,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规模最大、类型最多、保存完好的石臼群。关于“九缸十八锅”的形成,人们有着各种猜测:有人说,石臼是某些神秘力量留下来的;也有人认为石臼是风蚀作用导致的;还有科学家指出,这是冰川作用下形成的……风化作用石臼产生?“说起大青山石臼群,首先让我想到了我在格陵兰岛西南部海边开展地质调查时看到的情景,那里也分布着大量的异霞正长岩,并且这些岩石上也有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坑洞,经过对其形成过程的分析,我们认定这些坑洞主要是在盐风化作用下形成的。我觉得大青山石臼群的形成与此类似,很可能也是盐风化作用导致的,或者至少盐风化作用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研究员赵元艺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所谓盐风化作用是由于盐类的周期性结晶作用而造成地表岩石和建筑材料的破坏,形成诸如风化穴或蜂窝石构造等地貌景观。盐风化作用是差异风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而差异风化是指岩石矿物的抗风化能力不同最终导致表面凹凸不平。中国地质大学教授田明中则认为大青山石臼群是风化作用造成的,但不是盐风化作用,而是物理风化作用。“因为花岗岩的矿物颗粒多数比较粗大,尤其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遭受风吹日晒即物理风化是最强烈的,所以时间一长,花岗岩的颗粒就会一点点往下掉,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这种奇特的现象。”田明中说。冰川融水冲出洞穴?在距大青山不远处,有一地方叫阿斯哈图,那里分布有巨型石林,但那些石林与大青山的构造完全不同。在阿斯哈图的石林中也发现了小型的石臼。专家们在仔细分析后,提出了大青山石臼成因的另一个说法。阿斯哈图地区和大青山地区有几个相同点,它们都是同一个时代的花岗岩,同一个时期被抬到相同的高度;不同的是阿斯哈图地区形成的石林比较丰富。两地区独特地貌的成因也很相似,有很多相同的地方,都是小型冰川作用造成的结果。与此同时,地质专家们经过数次考察,注意到大青山周围有不少“U”字形的山谷,山顶上有很多突出的、边缘光滑的巨石。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韩同林曾表示,大青山地区在二三百万年以前,曾经被厚厚的一层冰川所覆盖,就像现在的南极那样,冰层可以达到几公里厚。如果冰层在山顶上有裂缝,冰川顶部融化的水就会沿着裂缝往下冲击,那样用不了多长时间,就可以将这种很坚硬的岩石冲出很多垂直于岩面的洞穴,因此,石臼也被称为“冰臼”。尽管冰川学说得到了不少学者的支持,但质疑的声音也一直存在。北京大学教授崔之久就认为,克什克腾旗地区虽然发育过第四纪冰川,但其规模达不到形成“冰臼”所需要的水平。他认为,大青山的花岗岩石臼是由于风蚀作用加上水蚀作用共同形成的。在对克什克腾旗地区进行了数年地质遗迹调查,并结合石臼的岩石特征、构造条件、气候、地理位置等综合因素进行分析后,崔之久认为,该地区花岗岩石臼的形成经历了从萌芽、初具外形、发育中期、成熟到衰亡5个阶段。花岗岩自身是一种易风化岩石,而特殊气候环境和水的侵蚀作用,促使了花岗岩石臼的萌芽。大风剥蚀造就奇景?风蚀说是解释“九缸十八锅”形成的另一种观点,理由是大青山处于盛行的西风带,这里一年有百余天会刮五六级的大风,风带长年累月会对花岗岩的表面进行剥蚀,从而形成了大青山石臼群。不同于风化作用,风蚀作用是指风以自身的力量和所挟带的砂石对地表岩石、松散沉积物的破坏作用。然而,韩同林却并不认同这种观点。他表示,关于大青山石臼群形成的风蚀说是站不住脚的,因为风蚀的作用最强烈的地方就是迎风面,那里的花岗岩最容易受到侵蚀。而大青山“九缸十八锅”都是垂直于地面的,因此风蚀作用要想产生这种效果,就必须有一股力量很大的风,长年累月地垂直于山顶,从上往下不停地吹。事实上,这是不可能发生的。陨石撞击形成大坑?此外,很早就有人提出,大青山“九缸十八锅”是由大规模的陨石撞击造成的。陨石在落到地面的时候,会对地面产生猛烈的撞击,正是这种剧烈撞击才产生了大小不一的陨石坑。但是,在赵元艺看来,大青山石臼群不可能是陨石撞击形成的。“陨石撞击之后,会在撞击坑四周形成冲击锥,并且这种冲击锥的走向与陨石撞击方向相反。我们在大青山的石臼中并没有发现冲击锥的存在,因此,它不可能是陨石撞击造成的。”赵元艺说。同时,还有观点认为,陨石坑一般底部要小一些,开口比较大,但大青山石臼却恰恰相反。此外,陨石在高空飞行时,表面温度高达数千摄氏度,这样的高温下,陨石的表面会融化成为液体,之后由于大气层阻挡,陨石的飞行速度会越来越慢,这个过程中,陨石融化的表面就会冷却下来,形成一层叫做“熔壳”的薄壳。但是人们在大青山山顶却没有找到任何“熔壳”。关于大青山“九缸十八锅”的成因,不同的人会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也就会提出不同的解释,不过到目前为止个中缘由仍然众说纷纭,尚无定论。

  • 地质调查支撑服务滨海湿地保护修复取得积极进展 2019-11-05

    滨海湿地是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的交错过渡地带,是海岸带地区独特的自然资源,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在我国约1万8千公里的大陆海岸线上,分布着河口、三角洲、滩涂、盐沼、红树林、珊瑚礁、浅海水域等诸多类型的滨海湿地。近年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在我国辽河三角洲湿地、黄河三角洲湿地、盐城滨海湿地等北方地区典型滨海湿地开展了一系列调查研究工作,在滨海湿地生态地质调查、保护修复技术方法探索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滨海湿地增温研究观测网积极探索滨海湿地生态地质调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近年在辽河三角洲等湿地探索开展了生态地质调查工作,工作区范围包括-6米等深线至陆域湿地范围,涉及芦苇、翅碱蓬等典型湿地植被生境,研究对象包括水、沉积物、大气、生物等多个圈层,工作手段包括地质取样、温室气体监测、地表高程监测、碳循环评估、侵蚀淤积调查监测、水质调查等。通过多年的调查研究,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一是构建了滨海湿地水-土-气-生多圈层生态要素探测技术体系,自主研发了温室气体测量、土壤固碳探测等技术设备,获得国内外专利16项。二是建成滨海湿地野外生态地质观测基地,初步查明典型滨海湿地多圈层生态地质环境特征,掌握了滨海湿地生态地质环境对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人类活动的响应机制,为滨海湿地保护修复提供了依据。三是建立了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固碳效率评价技术方法体系,评估了滨海湿地土壤碳埋藏通量,证实了滨海湿地巨大的储碳空间和固碳能力,为发展蓝碳和碳汇交易奠定了基础。四是首次编制了全国8个国际重要滨海湿地生境演化序列图,基本掌握了湿地退化现状,发现围填海和沿海养殖扩张是湿地退化的主要原因,对湿地不同地质单元提出了保护与修复治理的对策建议。 芦苇湿地 翅碱蓬湿地 滨海湿地野外现场采集资料初步形成滨海湿地修复技术方法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滨海湿地生物地质重点实验室在摸清滨海湿地演化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并结合水文、地形等人工调控手段,建立了适用于不同滨海湿地的关键修复技术方法,并在辽河三角洲、黄河三角洲等滨海湿地取得了较好的修复效果。一是在盘锦开展芦苇和翅碱蓬湿地修复示范,通过水文调节、微地貌改造,成功恢复水文联通性,湿地水域面积增加,同时结合改变土壤基质、优选种子源、采用“春浅灌、夏勤灌、秋落干”的水位管理方法等多种手段,提高了湿地植被产量,改善了湿地生态功能。二是在黄河三角洲湿地通过建立生态水位和沉积基准面与植被生长的耦合关系,估算湿地生态需水量,提出构建黄河与湿地动态连通机制,当地通过修建引水沟渠,适时调整湿地水沙补给量,形成明水面-季节性积水-高地多级水分梯度带,满足不同植被水深需求,湿地生物多样性显著增加,生态功能趋于正常。三是建成全球芦苇同质园,从全球范围内选取91个芦苇基因种,经过种植对比实验,优选出了4个耐盐性高、生物量大、抗病能力强、适应我国北方地质条件的基因种,可作为湿地修复优选品种推广使用。 翅碱蓬示范区修复前后对比图 芦苇示范区修复前后对比图下一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将进一步加强滨海湿地生态地质调查,研究滨海湿地生态和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机制,提供湿地保护修复的地球系统科学解决方案,积极推进滨海湿地生态地质国际研究中心建设。 

  • 矿业发展10大趋势 2019-11-05

    矿产资源是人类发展的物质基础,矿产品是国际贸易的大宗商品。矿业是既古老又年轻的基础产业。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创造了灿烂的矿业文明与矿业文化,如陶瓷文化、青铜器文化、铁冶文化。也正是这种矿业文明促进了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也使矿业文化成为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篇章,使得中华文明一直走在世界文明的前列。今天,矿产资源仍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能源(动力)和原材料保障,并且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矿产品生产国、消费国和贸易国,对全球矿业发展举足轻重。在建立全球矿业命运共同体的新的背景下,中国应当创新矿业发展道路、发展模式,为世界矿业的复苏、发展贡献更多的中国力量,提供更多的中国方案,为世界矿业文明、生态文明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而要做到这些,必须摸清矿业发展的脉搏,准确把握矿业发展的新迹象、新趋势、新特点。近几年来,受全球经济发展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影响,全球矿产品需求动能持续减弱,全球矿业形势呈现的下行趋势,矿产品市场供过于求态势凸显,资本市场出现困难,矿业投资呈削弱、下降趋势,资源价格剧烈振荡。我国的矿业形势也难以独善其身,除了大多数矿产品价格下跌,矿业产值下降,矿业开发利润空间严重缩水外,社会资金投入地质勘查的热情降低,矿产勘查投入下降。我们看到,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全球矿业公司市值总额连续五个季度反弹,矿业活动指数基本脱离低迷波动区间,筑底回升趋于稳定。但是世界经济尚未走出亚健康和弱增长调整期,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重要矿产品价格仍在低位徘徊,全球矿业复苏之路还很长。这是不是表明矿业真的已经山穷水尽,成为夕阳产业了呢?我们认为,答案是否定的。理由有以下几个方面:从全球范围看,全球范围内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正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在世界范围内梯次推进,发达经济体的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升级,特别是随着全球经济复苏,特别是东盟、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加快,对矿产资源刚性需求量的进一步释放,将不断提振传统矿业需求,使得全球矿业仍然有望扭转下行颓势而重新进入上行通道。从国内来看,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城镇化水平虽然从整体上看已超过50%,但如按户籍人口算仅为35%左右。而这一阶段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基础性设施建设,都需要能源矿产和矿物原材料作为支撑,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大宗矿产品的消费需求仍将在高位运行。再者,农用化肥生产中消耗的钾、磷矿产,能源生产中消耗的化石矿产,以及药品生产消耗的小量、微量矿物,仍有巨大的需求,且不能循环利用,还得依靠矿业。即便完成了工业化,要支撑我们这样一个经济体量巨大的国家的正常运转,无论是对于能源矿产,还是用作原料的矿产资源的需求,仍将是巨量的。我国矿业发展的根基不会动摇。但必须看到,为了获得经济的高速发展,摆脱被动挨打的困境,我国在一段时间不得不采取了粗放式、压缩式的发展路径,用几十年的时间快速完成其他国家几百年的发展任务,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惊人的奇迹,为强国之梦奠定物质基础。但与此同时,也造成了“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绘就了实现中国梦的宏伟蓝图,提出了统筹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在这种形势下,我国矿业总体上大而不强,传统的发展模式已不可持续,建设创新驱动型矿业是中国矿业由大变强的必由之路。事实上,近几年来特别是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我国的矿业发展已经显现出一些新的迹象、新的趋势、新的特点,而这些新变化,有可能演变成为今后矿业发展的方向。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我们要以史为鉴,洋为中用,总结矿业发展的成功经验;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我们要加快推动矿业理论、制度、技术和装备创新,为矿业发展注入新动能;面对矿业发展呈现出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更要依靠创新驱动发展,积极探寻矿业振兴的新途径、新模式。趋势一:矿业法规、政策正在或将进行调整和修改。十八大以后,转变增长方式,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加大力度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国家公园体制的建立,对矿业转型升级提出了明确要求。从矿产资源管理的角度看,国家加大了矿业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力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取消和下放政府行政审批事项达56%,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事项。修改完善十余部地质矿产管理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启动了《矿产资源法》修订工作。在6省(区)部署开展矿业权出让制度改革试点,探索实行矿业权竞争性出让。推进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在油气勘查开采、生产加工、产品定价等竞争性环节,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开展矿产资源权益金制度改革,建立了由矿业权出让收益、矿业权占用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基金等构成的新型矿产资源权益金制度体系。以取消非行政许可事项为例,按照国务院《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的规定以及《矿业权出让制度改革方案》中的新的安排。2018年后,矿产资源勘查开采领域只有以下受限制:采矿权审批登记、探矿权审批登记、页岩气勘查开采资质条件、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与储量登记核准、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条件、限制稀土矿勘查、稀土矿和钨矿开采新立登记申请、开采黄金矿产资质认定、铀矿资源开采。这意味着,只要你的公司有资料、有技术,都可以通过申请在先的方式获得第一类即风险勘查的探矿权。9月29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取消一批行政许可事项的决定》,正式取消地质勘查资质,从2018年开始,除了页岩气、油气、稀土外,其它矿种的勘查均不再有资质要求。国土资源部门的主要矿政管理职能重点转向“制定行业标准规范,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惩处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市场秩序。”趋势二:地质工作结构将发生深刻变化。根据世界矿产资源形势以及我国矿产资源的供需形势的变化,加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过剩产能的要求,我国的地质工作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从矿产勘查市场来看,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基数大,对能源和资源的刚性需求,仍将是当前及今后的“常态”;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常规矿产探明储量的增加,特别是在全球矿产品市场供过于求、矿产品价格颓势凸显,我国能够从世界市场获得必要的大宗矿产的情况下,国家和社会资本对于常规矿产勘查的投入必然减少。与此同时,建设美丽中国,要求我们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这就对地质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变化与要求包括: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需要加大对更多门类自然资源进行综合调查、信息集成和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新型城镇化特别是城市地下空间科学开发利用,需要加大城市地质和三维空间信息系统建设;脱贫攻坚,需要加大对贫困地区地下水、地质灾害、土地质量、矿产资源、地质环境勘查;能源资源安全保障,需要加大清洁能源和战略性新兴矿产勘查;建设海洋强国,需要加大海洋地质工作;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加强资源集中区的地质潜力评价、技术经济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等等。这些要求将促使地质工作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地质调查工作也在发生深刻的变革。在今年中国地调局召开的科技创新座谈会会上,钟自然局长敏锐地感到,“地质事业或地质工作正在出现一些新的变化、新的态势,甚至是历史性的转变”:一是地质调查对接需求,正在从粗放型向精准型服务转变。特别是重大需求。像脱贫攻坚、雄安新区地质调查就是很好的例子;二是地质调查正在由单一型调查向综合型调查转变。如雄安新区城市地质调查,单一手段已解决不了,需要从资源、环境、灾害、空间等多元素进行调查,手段多样、综合、有机集成;三是资源地质调查由过去单纯资源潜力和远景评价向地质潜力、开发条件和环境影响三位一体综合评价转变。如天然气水合物的试采、页岩气调查,要围绕资源、地质、环境、开采方案等等方面进行总合评价;四是水工环地质调查转向资源环境生态空间、多要素整合;五是基础地质调查转向或者回归影响资源环境问题的岩石地层构造基本地质单元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调查;六是成果表达由地质报告、地质图等地质工作者才能看懂的方式向社会都能看明白的表达方式转变。比如提供具体的解决方案。雄安新区、北京通州的首都副中心,长江经济带、京津冀、“一带一路”、大湾区等成果表达方式都已经突破了原来的方式,这些综合、多元程度是前所未有的。趋势三:煤炭的高效、清洁利用将成为我国能源革命的方向。目前,在我国不少城市出现雾霾、空气质量下降的情况下,不少人包括社会舆论将矛头直接指向煤炭,提出“去煤化”的说法,这是不了解中国能源资源的主观臆想。事实上,我国能源资源结构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特点,那就是“多煤、贫油、少气(天然气)”。煤炭占我国一次能源生产的70%以上。在今后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这种格局不可能根本改变。煤炭在中国的基础能源地位,决定了其在中国能源革命中的主角身份:中国能源革命的方向不是“去煤”,而是“净煤”,即煤炭洁净化。煤炭的发展方向是高效、清洁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把煤炭开采和利用对社会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这应该是中国能源未来发展的方向。比如,在我国,过去生产乙烯是用石油做原料,现在可以“煤变油”,实际上是“煤代油”,就是用煤制作乙烯。目前,全国大概已建成有18套煤制烯烃装置,年生产能力1000万吨乙烯。趋势四:绿色发展将成为矿山的最基本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坚持绿色发展,以资源节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始终是国土资源工作的主战场。2017年5月,国土资源部、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国家质检总局、银监会、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建设绿色矿山的实施意见》,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工作。《实施意见》明确了绿色矿山建设三大建设目标:一是基本形成绿色矿山建设新格局。新建矿山全部达到绿色矿山建设要求,生产矿山加快改造升级,逐步达标。树立千家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型绿色矿山典范,实施百个绿色勘查项目示范,建设50个以上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形成一批可复制、能推广的新模式、新机制、新制度。二是探索矿业发展方式转变新途径。坚持转方式与稳增长相协调,探索资源节约集约和循环利用的产业发展新模式和矿业经济增长的新途径,推动我国矿业实现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三是建立绿色矿业发展工作新机制。研究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联创、企业主建、第三方评估、社会监督的绿色矿山建设工作推进体系,健全绿色勘查和绿色矿山建设标准体系,完善配套激励政策体系,构建绿色矿业发展长效机制。趋势五:战略性矿产将成新兴战略性产业的支撑。当前新工业革命的孕育与兴起,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迅猛发展,将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带动新兴材料矿产消费,为矿业振兴释放出新的潜力。据有关专家的研究,近年来,欧盟和美国等大多数发达国家制定了符合自身利益和发展的战略性矿产目录,无一例外的包括“三稀”矿产和非金属矿产。比如,早在2010年,欧盟委员会在研究全球46种矿产的基础上,将14种矿产确定为关键性矿产原材料,其中9种主要产自中国,包括锑、萤石、锗、石墨、稀土、钨、镓、铟、镁;美国兰德公司也于2013年发布了《关键和战略性矿产威胁美国制造业的报告》,同样确定了14种最需要的关键战略性矿产原材料,定义为难以获得的战略性矿产,其中有11种主要来自中国,包括稀土、钨、锗、石墨、萤石、锑、铟、重晶石、钒、镓、镁。在我国,2016年11月,国务院批复通过的《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年)》首次将24种矿产列入战略性矿产目录。这24种矿产是:能源矿产,石油、天然气、页岩气、煤炭、煤层气、铀;金属矿产,铁、铬、铜、铝、金、镍、钨、锡、钼、锑、钴、锂、稀土、锆;非金属矿产,磷、钾盐、晶质石墨、萤石。战略性矿产原材料市场广阔。以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据了解,美国特斯拉电动汽车厂全部建成后,仅石墨年需要量或将超过10万吨。而根据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规划,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估计将达到3262万辆,占比9.9%。据此预测,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源对用几种战略性矿产的需求分别为:碳酸锂41-57万吨,相当于2016年全国消费量的6.6倍;钴为4.1-9.84万吨,相当于2016年全国消费量的157%;镍为6.3-7.1万吨,相当于2016年全国消费量的6.9%;我们熟悉的石墨达32.8万吨,相当于2016年全国石墨消费量的53.4%。同时,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制造业结构调整以及产品的升级换代的不断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锂、稀土、钴、钒、钛等对战略性矿产原材料的需求将越来越大。显然,未来战略性矿产的市场不容小视。趋势六:矿山数字化、智能化步伐将加快。科技创新的加快推进,大数据、互联网、遥感探测等新技术与矿业交叉融合,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和装备研发应用,使矿业发展新动能日益强劲,为矿业转型升级,实现创新发展开辟了新领域:矿山开采的数字化、智能化。数字化、智能化开采是指以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采矿装备为核心,以高速、大容量、双向综合数字通信网络为载体,以智能设计与生产管理软件系统为平台,通过对矿山生产对象和过程进行实时、动态、智能化监测与控制,实现矿山开采的安全、高效、经济和经济效益最大化。数字化、智能化开采的意义主要在于采用现代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推动我国矿山采掘向安全、高效、经济、绿色与可持续发展,增强我国矿业行业的核心竞争能力,这也是推进矿山数字化、智能化矿山的终极目标。矿业发达国家建设数字化、智能化矿山已取得长足进展,如瑞典的Sandvik(山特维克)公司、Atlas Copco(阿特拉斯科普柯)公司等,不仅开发了具有自动化或智能化功能的采矿设备,而且开发了多种智能矿山的技术与装备系统,如AotoMine系统、OptiMine系统和MineLan系统。我国许多矿山逐步由浅层开采转向深部开采。由于地下矿山的资源禀赋条件、开采工艺、生产流程、生产装备的差异,以及资源的不确定性和动态性、工作场所的离散型、生产力要素的移动性、生产环境的高危险性等特点,形成了诸多难题,致使矿山企业生产效率低下,事故频发。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提高我国矿山的技术实力,开展矿山智能开采技术研究并逐步推广与实现矿山智能开采就显得尤为重要。趋势七:“三深”科技创新战略将不断拓展资源开发的空间。2016年底,国土资源部印发《国土资源“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全面实施深地探测、深海探测、深空对地观测和土地工程科技“四位一体”的科技战略。这表明我国将加快对“三深”矿产的勘查与开发。地球深部蕴藏了绝大部分的资源和能源。如果我国固体矿产勘查深度达到2000米,探明的资源储量将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另据估算,大洋海底多金属结核总资源量约3万亿吨,有商业开采潜力的达750亿吨;海底富钴结壳中钴资源量约为10亿吨;太平洋深海沉积物中稀土资源量达880亿吨。据预测,未来全球油气总储量40%将来自深海。此外,在月球以及其它小行星上也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矿产资源。深部找矿和采矿将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从理论上讲,地球内部可利用的成矿空间分布在从地表到地下1万米,目前世界先进水平勘探开采深度已达2500-4000米,而我国大多小于500米。据统计,未来10年内,我国将有1/3以上金属矿山开采深度达到或超过1000米。但深部开采面临最迫切的问题是:采深越大,难度越大。现有的采矿模式、采掘装备、采矿工艺技术,远落后于深部开采发展的需求。因此,从现在起,针对2000-5000m 以深的“三高能”的开采环境,我们必须寻求超深采矿理论与技术的新突破,解决矿岩储能的控制、避灾与矿岩储能转化与利用的技术,走出一条中国式的“深地开采”的道路来。要实现深部绿色开采,支撑深部采矿集约化、连续化、遥控化和智能化,采矿理念、模式、技术都必须有创新性的发展,国家要大力研究、引进、开发智能采、装、运设备,智能导航技术,等等。深海也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以油气为例,据统计, 全世界的海洋石油资源储量约400亿吨(油当量),全球海洋油气资源约占全部油气储量的34%,探明率大约为30%。已有资料表明,在丰富的海上油气资源中,大陆架占据主要部分,约为60%左右。深水、超深水的资源量也不容小觑,占全部海洋资源量的30%—40%,深水是世界油气的重要接替区。2014年,全球海上油气资源年开采产能已经达到10亿吨,其中深水油气年产能超过2亿吨,约占全球年油气开发量的一半。现在,美、英、挪威等传统石油工业强国正竞相开采深水(500米)和超深水(1500米)海域的油气资源。西非、墨西哥湾和巴西等海域正成为全世界最繁忙的深海油气开采区域。但开采深海宝藏,必须从近浅海向深远海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能否掌握在深海进入、深海探测、深海开发方面的关键技术,能否在装备、技术能力上实现跨越式突破,而谁掌握深海高新技术谁就能捷足先登。我们虽然与美国、日本、俄罗斯及个别欧盟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但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在海洋探测与钻探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据中海油消息称,2015年4月13日,“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顺利完成在孟加拉湾海域1732.7米深的水下地层钻井任务,完钻井深超过5030米,完成了“海洋石油981”的海外首秀。这标志着我国在深海油气开采领域已经建成了一批高端深水装备,掌握了全套深海开发技术,填补了中国在深水钻井特大型装备项目上的空白,并具备了参与国际高端深水市场竞争的实力。在拥有“981”后,中国深海采油将不再“望洋兴叹”。我国海域辽阔,仅南海海域面积就达300万平方公里,蕴藏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相当于中国全部油气资源的1/3。其中九段线内约为200万平方公里,传统疆界的油气资源储量约为350亿吨,约占我国全部油气资源储量的1/4,其中70%的油气资源都蕴藏在海面300米以下的深水区。现在,我国共有四个海上油气产区,南海是我国未来海洋油气资源开采的重中之重,具有成为全球第四大海上油气产区的开发潜质。中国地质调查局勘查发现,我国天然气水合物远景资源量预测超过1000亿吨油当量,预测西沙海槽、琼东南海域、神狐海域及东沙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远景资源量744亿吨油当量。而珠江口盆地东部海域和神狐海域水合物矿藏均超千亿立方米,。5月18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我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试采在南海神狐海域实现连续8天稳定产气,试采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了我国天然气水合物开发的历史性突破。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南海北部圈定了11个“可燃冰”矿体,储量惊人。深空探测是未来国际科技竞争的主战场之一。据科学家分析,太空中很多星球可能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矿物资源。以月球为例:地球上最常见的17种元素,在月球上比比皆是。如铁,仅月面表层5厘米厚的砂土中就含有上亿吨铁,而整个月球表面平均有10米厚的砂土。月球表层铝、铬、镍、钠、镁、硅、铜等金属矿产也十分丰富。月球土壤中氦-3的含量估计为71.5万吨。从月球土壤中每提取一吨氦-3,可得到6300吨氢、70吨氮和1600吨碳。此外,还有丰富的钍、铀。月球许多航天大国已将获取氦-3作为开发月球的重要目标之一。我国除了深空对地观测外,已经实现了三次载人航天,并向月球表面发射了“嫦娥号”无人探测器,目前中国正在开发新一代多用途载人飞船,预计在2020年前后建成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中科院院士叶培建先生5月8日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举行的小行星探测学术报告会上表示,小行星资源开发必将是未来航天发展方向之一。“我国只要去做,10年内就能开展示范性工程;要实现大规模开采,大约需要50年左右。”趋势八:中国的跨国矿业企业将活跃在世界的舞台上。目前,全球矿产资源和矿产品市场的垄断格局已经形成,世界前八家跨国矿业公司拥有全球矿业资本市场75%份额,控制着世界大部分的铁矿和铝土矿资源。据有关资料,全球排名前五到十位的跨国公司,占有全球铁、铜、铝、锌50%以上的储量和产量。巴西、澳大利亚、印度三个国家铁矿石占世界产量的60%,占世界贸易量的90%。智利、秘鲁、印尼占世界铜产量52%,贸易量90%。近年来,西方国家重新推行贸易保护主义,西方国家的矿业巨头和跨国公司凭借其雄厚的资本和早已占据的资源领地,不断加强兼并和垄断重要矿产资源。在全球化和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做大不应是我国矿山企业发展的终极目标,在做大的基础上,做优做强,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大企业,才能在全球矿业舞台长袖善舞。需要指出的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矿产资源丰富,消费需求旺盛,投资交易活跃,在世界矿业产业价值链条中占有重要份额和地位。将矿业作为先导性行业,优先推进我国与沿线国家进行矿产勘探、开采、加工、消费以及矿业投资、交易方面的合作,对促进我国矿业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具体地说,我们要把握以下几点:首先,中国矿山企业必须树立全球化经营理念,积极参与全球并购与投资,学会在国际市场生存与发展,积极向全球化公司转型,打造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其次,技术优势已成为企业竞争制胜和长盛不衰的基石。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应当中国大型企业成为全球性大型公司的不二选择。最后,如何让自身品牌获得来自不同国家、具有不同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的国际用户的认可,是中国矿山企业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中国企业应当通过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尊重当地文化与宗教信仰、关心社区发展、依法合规经营,来进一步强化当地消费者对品牌的尊重与认可。趋势九:共享理念将贯穿于矿业开发的始终。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们将坚定不移建设包容共享型矿业。包容共享是矿业发展的核心价值,也是矿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我们要积极实施资源惠民工程,健全完善资源开发收益分配机制,使资源收益进一步向原产地倾斜,增加当地民众的获得感。我们要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探索开展贫困地区矿产资源开发资源收益改革,对贫困地区开发矿业占用集体土地的,试行给原住居民集体股权方式进行补偿。我们要倡导矿业社会责任,构建矿企业与社会群众利益共享机制,鼓励矿山企业投资当地教育、卫生、基础设施及生态环境等社会民生事业,使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趋势十:矿业文化会越来越受到重视。缘于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创造过了灿烂的矿业文化与矿业文明,如陶瓷文化、青铜器文化、铁冶文化。也正是这种矿业文明促进中国古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使中华文明一直站在世界文明的前列,并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成为闻名于世的四大文明古国。在西方,煤炭和铁矿矿石等矿产的发现与使用,推动了从使用蒸汽机开始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产业革命),随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强度和深度空前发展。而矿产资源(作为原材料和动力)的大量使用,又促进了现代地质学、矿床学与找矿学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矿产资源的勘查与开发。在未来的矿业科学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我们既要系统地总结与归纳中国历代以来的矿业文明与矿业文化的优秀成果,也要吸取世界各国在以矿业开发促进人类文明与进步过程所积淀的先进的矿业文化;同时要与时俱进,研究当今世界矿业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新挑战与新机遇,从而使我们的矿业文化既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又具鲜明的时代特征,成为一种文化软实力,为现代矿业发展提供遵循、指引与方向。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我们要以史为鉴,洋为中用,总结矿业发展的成功经验;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我们要加快推动矿业理论、制度、技术和装备创新,为矿业发展注入新动能;面对矿业发展呈现出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更要依靠创新驱动发展,积极探寻矿业振兴的新途径、新模式,创新矿业发展道路。尤其在建设“一带一路”,建立全球矿业命运共同体的新的背景下,中国应当为世界矿业的复苏、发展贡献更多的中国力量,提供更多的中国方案,为世界矿业文明、生态文明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来源:矿材网

  • 矿业发展10大趋势 2019-11-05

    矿产资源是人类发展的物质基础,矿产品是国际贸易的大宗商品。矿业是既古老又年轻的基础产业。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创造了灿烂的矿业文明与矿业文化,如陶瓷文化、青铜器文化、铁冶文化。也正是这种矿业文明促进了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也使矿业文化成为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篇章,使得中华文明一直走在世界文明的前列。今天,矿产资源仍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能源(动力)和原材料保障,并且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矿产品生产国、消费国和贸易国,对全球矿业发展举足轻重。在建立全球矿业命运共同体的新的背景下,中国应当创新矿业发展道路、发展模式,为世界矿业的复苏、发展贡献更多的中国力量,提供更多的中国方案,为世界矿业文明、生态文明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而要做到这些,必须摸清矿业发展的脉搏,准确把握矿业发展的新迹象、新趋势、新特点。近几年来,受全球经济发展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影响,全球矿产品需求动能持续减弱,全球矿业形势呈现的下行趋势,矿产品市场供过于求态势凸显,资本市场出现困难,矿业投资呈削弱、下降趋势,资源价格剧烈振荡。我国的矿业形势也难以独善其身,除了大多数矿产品价格下跌,矿业产值下降,矿业开发利润空间严重缩水外,社会资金投入地质勘查的热情降低,矿产勘查投入下降。我们看到,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全球矿业公司市值总额连续五个季度反弹,矿业活动指数基本脱离低迷波动区间,筑底回升趋于稳定。但是世界经济尚未走出亚健康和弱增长调整期,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重要矿产品价格仍在低位徘徊,全球矿业复苏之路还很长。这是不是表明矿业真的已经山穷水尽,成为夕阳产业了呢?我们认为,答案是否定的。理由有以下几个方面:从全球范围看,全球范围内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正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在世界范围内梯次推进,发达经济体的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升级,特别是随着全球经济复苏,特别是东盟、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加快,对矿产资源刚性需求量的进一步释放,将不断提振传统矿业需求,使得全球矿业仍然有望扭转下行颓势而重新进入上行通道。从国内来看,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城镇化水平虽然从整体上看已超过50%,但如按户籍人口算仅为35%左右。而这一阶段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基础性设施建设,都需要能源矿产和矿物原材料作为支撑,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大宗矿产品的消费需求仍将在高位运行。再者,农用化肥生产中消耗的钾、磷矿产,能源生产中消耗的化石矿产,以及药品生产消耗的小量、微量矿物,仍有巨大的需求,且不能循环利用,还得依靠矿业。即便完成了工业化,要支撑我们这样一个经济体量巨大的国家的正常运转,无论是对于能源矿产,还是用作原料的矿产资源的需求,仍将是巨量的。我国矿业发展的根基不会动摇。但必须看到,为了获得经济的高速发展,摆脱被动挨打的困境,我国在一段时间不得不采取了粗放式、压缩式的发展路径,用几十年的时间快速完成其他国家几百年的发展任务,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惊人的奇迹,为强国之梦奠定物质基础。但与此同时,也造成了“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绘就了实现中国梦的宏伟蓝图,提出了统筹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在这种形势下,我国矿业总体上大而不强,传统的发展模式已不可持续,建设创新驱动型矿业是中国矿业由大变强的必由之路。事实上,近几年来特别是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我国的矿业发展已经显现出一些新的迹象、新的趋势、新的特点,而这些新变化,有可能演变成为今后矿业发展的方向。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我们要以史为鉴,洋为中用,总结矿业发展的成功经验;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我们要加快推动矿业理论、制度、技术和装备创新,为矿业发展注入新动能;面对矿业发展呈现出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更要依靠创新驱动发展,积极探寻矿业振兴的新途径、新模式。趋势一:矿业法规、政策正在或将进行调整和修改。十八大以后,转变增长方式,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加大力度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国家公园体制的建立,对矿业转型升级提出了明确要求。从矿产资源管理的角度看,国家加大了矿业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力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取消和下放政府行政审批事项达56%,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事项。修改完善十余部地质矿产管理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启动了《矿产资源法》修订工作。在6省(区)部署开展矿业权出让制度改革试点,探索实行矿业权竞争性出让。推进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在油气勘查开采、生产加工、产品定价等竞争性环节,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开展矿产资源权益金制度改革,建立了由矿业权出让收益、矿业权占用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基金等构成的新型矿产资源权益金制度体系。以取消非行政许可事项为例,按照国务院《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的规定以及《矿业权出让制度改革方案》中的新的安排。2018年后,矿产资源勘查开采领域只有以下受限制:采矿权审批登记、探矿权审批登记、页岩气勘查开采资质条件、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与储量登记核准、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条件、限制稀土矿勘查、稀土矿和钨矿开采新立登记申请、开采黄金矿产资质认定、铀矿资源开采。这意味着,只要你的公司有资料、有技术,都可以通过申请在先的方式获得第一类即风险勘查的探矿权。9月29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取消一批行政许可事项的决定》,正式取消地质勘查资质,从2018年开始,除了页岩气、油气、稀土外,其它矿种的勘查均不再有资质要求。国土资源部门的主要矿政管理职能重点转向“制定行业标准规范,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惩处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市场秩序。”趋势二:地质工作结构将发生深刻变化。根据世界矿产资源形势以及我国矿产资源的供需形势的变化,加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过剩产能的要求,我国的地质工作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从矿产勘查市场来看,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基数大,对能源和资源的刚性需求,仍将是当前及今后的“常态”;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常规矿产探明储量的增加,特别是在全球矿产品市场供过于求、矿产品价格颓势凸显,我国能够从世界市场获得必要的大宗矿产的情况下,国家和社会资本对于常规矿产勘查的投入必然减少。与此同时,建设美丽中国,要求我们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这就对地质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变化与要求包括: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需要加大对更多门类自然资源进行综合调查、信息集成和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新型城镇化特别是城市地下空间科学开发利用,需要加大城市地质和三维空间信息系统建设;脱贫攻坚,需要加大对贫困地区地下水、地质灾害、土地质量、矿产资源、地质环境勘查;能源资源安全保障,需要加大清洁能源和战略性新兴矿产勘查;建设海洋强国,需要加大海洋地质工作;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加强资源集中区的地质潜力评价、技术经济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等等。这些要求将促使地质工作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地质调查工作也在发生深刻的变革。在今年中国地调局召开的科技创新座谈会会上,钟自然局长敏锐地感到,“地质事业或地质工作正在出现一些新的变化、新的态势,甚至是历史性的转变”:一是地质调查对接需求,正在从粗放型向精准型服务转变。特别是重大需求。像脱贫攻坚、雄安新区地质调查就是很好的例子;二是地质调查正在由单一型调查向综合型调查转变。如雄安新区城市地质调查,单一手段已解决不了,需要从资源、环境、灾害、空间等多元素进行调查,手段多样、综合、有机集成;三是资源地质调查由过去单纯资源潜力和远景评价向地质潜力、开发条件和环境影响三位一体综合评价转变。如天然气水合物的试采、页岩气调查,要围绕资源、地质、环境、开采方案等等方面进行总合评价;四是水工环地质调查转向资源环境生态空间、多要素整合;五是基础地质调查转向或者回归影响资源环境问题的岩石地层构造基本地质单元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调查;六是成果表达由地质报告、地质图等地质工作者才能看懂的方式向社会都能看明白的表达方式转变。比如提供具体的解决方案。雄安新区、北京通州的首都副中心,长江经济带、京津冀、“一带一路”、大湾区等成果表达方式都已经突破了原来的方式,这些综合、多元程度是前所未有的。趋势三:煤炭的高效、清洁利用将成为我国能源革命的方向。目前,在我国不少城市出现雾霾、空气质量下降的情况下,不少人包括社会舆论将矛头直接指向煤炭,提出“去煤化”的说法,这是不了解中国能源资源的主观臆想。事实上,我国能源资源结构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特点,那就是“多煤、贫油、少气(天然气)”。煤炭占我国一次能源生产的70%以上。在今后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这种格局不可能根本改变。煤炭在中国的基础能源地位,决定了其在中国能源革命中的主角身份:中国能源革命的方向不是“去煤”,而是“净煤”,即煤炭洁净化。煤炭的发展方向是高效、清洁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把煤炭开采和利用对社会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这应该是中国能源未来发展的方向。比如,在我国,过去生产乙烯是用石油做原料,现在可以“煤变油”,实际上是“煤代油”,就是用煤制作乙烯。目前,全国大概已建成有18套煤制烯烃装置,年生产能力1000万吨乙烯。趋势四:绿色发展将成为矿山的最基本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坚持绿色发展,以资源节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始终是国土资源工作的主战场。2017年5月,国土资源部、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国家质检总局、银监会、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建设绿色矿山的实施意见》,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工作。《实施意见》明确了绿色矿山建设三大建设目标:一是基本形成绿色矿山建设新格局。新建矿山全部达到绿色矿山建设要求,生产矿山加快改造升级,逐步达标。树立千家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型绿色矿山典范,实施百个绿色勘查项目示范,建设50个以上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形成一批可复制、能推广的新模式、新机制、新制度。二是探索矿业发展方式转变新途径。坚持转方式与稳增长相协调,探索资源节约集约和循环利用的产业发展新模式和矿业经济增长的新途径,推动我国矿业实现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三是建立绿色矿业发展工作新机制。研究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联创、企业主建、第三方评估、社会监督的绿色矿山建设工作推进体系,健全绿色勘查和绿色矿山建设标准体系,完善配套激励政策体系,构建绿色矿业发展长效机制。趋势五:战略性矿产将成新兴战略性产业的支撑。当前新工业革命的孕育与兴起,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迅猛发展,将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带动新兴材料矿产消费,为矿业振兴释放出新的潜力。据有关专家的研究,近年来,欧盟和美国等大多数发达国家制定了符合自身利益和发展的战略性矿产目录,无一例外的包括“三稀”矿产和非金属矿产。比如,早在2010年,欧盟委员会在研究全球46种矿产的基础上,将14种矿产确定为关键性矿产原材料,其中9种主要产自中国,包括锑、萤石、锗、石墨、稀土、钨、镓、铟、镁;美国兰德公司也于2013年发布了《关键和战略性矿产威胁美国制造业的报告》,同样确定了14种最需要的关键战略性矿产原材料,定义为难以获得的战略性矿产,其中有11种主要来自中国,包括稀土、钨、锗、石墨、萤石、锑、铟、重晶石、钒、镓、镁。在我国,2016年11月,国务院批复通过的《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年)》首次将24种矿产列入战略性矿产目录。这24种矿产是:能源矿产,石油、天然气、页岩气、煤炭、煤层气、铀;金属矿产,铁、铬、铜、铝、金、镍、钨、锡、钼、锑、钴、锂、稀土、锆;非金属矿产,磷、钾盐、晶质石墨、萤石。战略性矿产原材料市场广阔。以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据了解,美国特斯拉电动汽车厂全部建成后,仅石墨年需要量或将超过10万吨。而根据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规划,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估计将达到3262万辆,占比9.9%。据此预测,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源对用几种战略性矿产的需求分别为:碳酸锂41-57万吨,相当于2016年全国消费量的6.6倍;钴为4.1-9.84万吨,相当于2016年全国消费量的157%;镍为6.3-7.1万吨,相当于2016年全国消费量的6.9%;我们熟悉的石墨达32.8万吨,相当于2016年全国石墨消费量的53.4%。同时,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制造业结构调整以及产品的升级换代的不断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锂、稀土、钴、钒、钛等对战略性矿产原材料的需求将越来越大。显然,未来战略性矿产的市场不容小视。趋势六:矿山数字化、智能化步伐将加快。科技创新的加快推进,大数据、互联网、遥感探测等新技术与矿业交叉融合,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和装备研发应用,使矿业发展新动能日益强劲,为矿业转型升级,实现创新发展开辟了新领域:矿山开采的数字化、智能化。数字化、智能化开采是指以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采矿装备为核心,以高速、大容量、双向综合数字通信网络为载体,以智能设计与生产管理软件系统为平台,通过对矿山生产对象和过程进行实时、动态、智能化监测与控制,实现矿山开采的安全、高效、经济和经济效益最大化。数字化、智能化开采的意义主要在于采用现代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推动我国矿山采掘向安全、高效、经济、绿色与可持续发展,增强我国矿业行业的核心竞争能力,这也是推进矿山数字化、智能化矿山的终极目标。矿业发达国家建设数字化、智能化矿山已取得长足进展,如瑞典的Sandvik(山特维克)公司、Atlas Copco(阿特拉斯科普柯)公司等,不仅开发了具有自动化或智能化功能的采矿设备,而且开发了多种智能矿山的技术与装备系统,如AotoMine系统、OptiMine系统和MineLan系统。我国许多矿山逐步由浅层开采转向深部开采。由于地下矿山的资源禀赋条件、开采工艺、生产流程、生产装备的差异,以及资源的不确定性和动态性、工作场所的离散型、生产力要素的移动性、生产环境的高危险性等特点,形成了诸多难题,致使矿山企业生产效率低下,事故频发。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提高我国矿山的技术实力,开展矿山智能开采技术研究并逐步推广与实现矿山智能开采就显得尤为重要。趋势七:“三深”科技创新战略将不断拓展资源开发的空间。2016年底,国土资源部印发《国土资源“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全面实施深地探测、深海探测、深空对地观测和土地工程科技“四位一体”的科技战略。这表明我国将加快对“三深”矿产的勘查与开发。地球深部蕴藏了绝大部分的资源和能源。如果我国固体矿产勘查深度达到2000米,探明的资源储量将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另据估算,大洋海底多金属结核总资源量约3万亿吨,有商业开采潜力的达750亿吨;海底富钴结壳中钴资源量约为10亿吨;太平洋深海沉积物中稀土资源量达880亿吨。据预测,未来全球油气总储量40%将来自深海。此外,在月球以及其它小行星上也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矿产资源。深部找矿和采矿将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从理论上讲,地球内部可利用的成矿空间分布在从地表到地下1万米,目前世界先进水平勘探开采深度已达2500-4000米,而我国大多小于500米。据统计,未来10年内,我国将有1/3以上金属矿山开采深度达到或超过1000米。但深部开采面临最迫切的问题是:采深越大,难度越大。现有的采矿模式、采掘装备、采矿工艺技术,远落后于深部开采发展的需求。因此,从现在起,针对2000-5000m 以深的“三高能”的开采环境,我们必须寻求超深采矿理论与技术的新突破,解决矿岩储能的控制、避灾与矿岩储能转化与利用的技术,走出一条中国式的“深地开采”的道路来。要实现深部绿色开采,支撑深部采矿集约化、连续化、遥控化和智能化,采矿理念、模式、技术都必须有创新性的发展,国家要大力研究、引进、开发智能采、装、运设备,智能导航技术,等等。深海也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以油气为例,据统计, 全世界的海洋石油资源储量约400亿吨(油当量),全球海洋油气资源约占全部油气储量的34%,探明率大约为30%。已有资料表明,在丰富的海上油气资源中,大陆架占据主要部分,约为60%左右。深水、超深水的资源量也不容小觑,占全部海洋资源量的30%—40%,深水是世界油气的重要接替区。2014年,全球海上油气资源年开采产能已经达到10亿吨,其中深水油气年产能超过2亿吨,约占全球年油气开发量的一半。现在,美、英、挪威等传统石油工业强国正竞相开采深水(500米)和超深水(1500米)海域的油气资源。西非、墨西哥湾和巴西等海域正成为全世界最繁忙的深海油气开采区域。但开采深海宝藏,必须从近浅海向深远海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能否掌握在深海进入、深海探测、深海开发方面的关键技术,能否在装备、技术能力上实现跨越式突破,而谁掌握深海高新技术谁就能捷足先登。我们虽然与美国、日本、俄罗斯及个别欧盟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但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在海洋探测与钻探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据中海油消息称,2015年4月13日,“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顺利完成在孟加拉湾海域1732.7米深的水下地层钻井任务,完钻井深超过5030米,完成了“海洋石油981”的海外首秀。这标志着我国在深海油气开采领域已经建成了一批高端深水装备,掌握了全套深海开发技术,填补了中国在深水钻井特大型装备项目上的空白,并具备了参与国际高端深水市场竞争的实力。在拥有“981”后,中国深海采油将不再“望洋兴叹”。我国海域辽阔,仅南海海域面积就达300万平方公里,蕴藏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相当于中国全部油气资源的1/3。其中九段线内约为200万平方公里,传统疆界的油气资源储量约为350亿吨,约占我国全部油气资源储量的1/4,其中70%的油气资源都蕴藏在海面300米以下的深水区。现在,我国共有四个海上油气产区,南海是我国未来海洋油气资源开采的重中之重,具有成为全球第四大海上油气产区的开发潜质。中国地质调查局勘查发现,我国天然气水合物远景资源量预测超过1000亿吨油当量,预测西沙海槽、琼东南海域、神狐海域及东沙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远景资源量744亿吨油当量。而珠江口盆地东部海域和神狐海域水合物矿藏均超千亿立方米,。5月18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我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试采在南海神狐海域实现连续8天稳定产气,试采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了我国天然气水合物开发的历史性突破。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南海北部圈定了11个“可燃冰”矿体,储量惊人。深空探测是未来国际科技竞争的主战场之一。据科学家分析,太空中很多星球可能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矿物资源。以月球为例:地球上最常见的17种元素,在月球上比比皆是。如铁,仅月面表层5厘米厚的砂土中就含有上亿吨铁,而整个月球表面平均有10米厚的砂土。月球表层铝、铬、镍、钠、镁、硅、铜等金属矿产也十分丰富。月球土壤中氦-3的含量估计为71.5万吨。从月球土壤中每提取一吨氦-3,可得到6300吨氢、70吨氮和1600吨碳。此外,还有丰富的钍、铀。月球许多航天大国已将获取氦-3作为开发月球的重要目标之一。我国除了深空对地观测外,已经实现了三次载人航天,并向月球表面发射了“嫦娥号”无人探测器,目前中国正在开发新一代多用途载人飞船,预计在2020年前后建成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中科院院士叶培建先生5月8日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举行的小行星探测学术报告会上表示,小行星资源开发必将是未来航天发展方向之一。“我国只要去做,10年内就能开展示范性工程;要实现大规模开采,大约需要50年左右。”趋势八:中国的跨国矿业企业将活跃在世界的舞台上。目前,全球矿产资源和矿产品市场的垄断格局已经形成,世界前八家跨国矿业公司拥有全球矿业资本市场75%份额,控制着世界大部分的铁矿和铝土矿资源。据有关资料,全球排名前五到十位的跨国公司,占有全球铁、铜、铝、锌50%以上的储量和产量。巴西、澳大利亚、印度三个国家铁矿石占世界产量的60%,占世界贸易量的90%。智利、秘鲁、印尼占世界铜产量52%,贸易量90%。近年来,西方国家重新推行贸易保护主义,西方国家的矿业巨头和跨国公司凭借其雄厚的资本和早已占据的资源领地,不断加强兼并和垄断重要矿产资源。在全球化和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做大不应是我国矿山企业发展的终极目标,在做大的基础上,做优做强,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大企业,才能在全球矿业舞台长袖善舞。需要指出的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矿产资源丰富,消费需求旺盛,投资交易活跃,在世界矿业产业价值链条中占有重要份额和地位。将矿业作为先导性行业,优先推进我国与沿线国家进行矿产勘探、开采、加工、消费以及矿业投资、交易方面的合作,对促进我国矿业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具体地说,我们要把握以下几点:首先,中国矿山企业必须树立全球化经营理念,积极参与全球并购与投资,学会在国际市场生存与发展,积极向全球化公司转型,打造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其次,技术优势已成为企业竞争制胜和长盛不衰的基石。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应当中国大型企业成为全球性大型公司的不二选择。最后,如何让自身品牌获得来自不同国家、具有不同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的国际用户的认可,是中国矿山企业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中国企业应当通过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尊重当地文化与宗教信仰、关心社区发展、依法合规经营,来进一步强化当地消费者对品牌的尊重与认可。趋势九:共享理念将贯穿于矿业开发的始终。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们将坚定不移建设包容共享型矿业。包容共享是矿业发展的核心价值,也是矿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我们要积极实施资源惠民工程,健全完善资源开发收益分配机制,使资源收益进一步向原产地倾斜,增加当地民众的获得感。我们要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探索开展贫困地区矿产资源开发资源收益改革,对贫困地区开发矿业占用集体土地的,试行给原住居民集体股权方式进行补偿。我们要倡导矿业社会责任,构建矿企业与社会群众利益共享机制,鼓励矿山企业投资当地教育、卫生、基础设施及生态环境等社会民生事业,使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趋势十:矿业文化会越来越受到重视。缘于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创造过了灿烂的矿业文化与矿业文明,如陶瓷文化、青铜器文化、铁冶文化。也正是这种矿业文明促进中国古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使中华文明一直站在世界文明的前列,并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成为闻名于世的四大文明古国。在西方,煤炭和铁矿矿石等矿产的发现与使用,推动了从使用蒸汽机开始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产业革命),随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强度和深度空前发展。而矿产资源(作为原材料和动力)的大量使用,又促进了现代地质学、矿床学与找矿学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矿产资源的勘查与开发。在未来的矿业科学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我们既要系统地总结与归纳中国历代以来的矿业文明与矿业文化的优秀成果,也要吸取世界各国在以矿业开发促进人类文明与进步过程所积淀的先进的矿业文化;同时要与时俱进,研究当今世界矿业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新挑战与新机遇,从而使我们的矿业文化既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又具鲜明的时代特征,成为一种文化软实力,为现代矿业发展提供遵循、指引与方向。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我们要以史为鉴,洋为中用,总结矿业发展的成功经验;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我们要加快推动矿业理论、制度、技术和装备创新,为矿业发展注入新动能;面对矿业发展呈现出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更要依靠创新驱动发展,积极探寻矿业振兴的新途径、新模式,创新矿业发展道路。尤其在建设“一带一路”,建立全球矿业命运共同体的新的背景下,中国应当为世界矿业的复苏、发展贡献更多的中国力量,提供更多的中国方案,为世界矿业文明、生态文明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来源:矿材网

  • 矿业 2019-10-18

  • 矿业114 2019-10-18

  • 绿色矿山建设新模式:开辟我国矿业绿色发展新局面 2019-09-05

    绿色矿山建设新模式:开辟我国矿业绿色发展新局面绿色矿山建设:忽如一夜春风来,千山万矿披绿装。通过7年来的大胆探索实践,我国绿色矿业发展已走上了常态化、科学化、规范化之路,各种正面效应逐渐显现。尤为一提的是,我国在绿色矿山试点推进和建设过程中,总结提升出了一批涵盖采选冶全工艺流程、矿区环境治理和矿地关系和谐的全方位的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模式,彰显了示范引领作用。绿色矿山申报,以山东新汶、铜陵有色、开阳磷矿为代表,探索完善了井下充填绿色开采模式。这种模式既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也大幅减少废弃矿石和尾矿的自然排放;以广西平果铝、神华准格尔煤矿为代表,探索形成了采矿用地新模式;以云南磷矿、陕西安塞油田、司家营铁矿等为代表,建立了“开一方资源,惠一方百姓,促一方发展”的矿地和谐模式;四川嘉阳矿山将博物馆、采矿遗迹、尾矿库、塌陷复垦绿化区等有机融合,建设成为工矿旅游景观,探索出了矿山遗迹多功能用途开发模式;一些矿山企业将绿色矿山试点内容融入企业常态化管理,通过创新发展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在目前矿价大跌之下,仍然还具较大的盈利水平,走出了绿色管理创新模式;以招金、紫金为代表,吸收社会资金共同促进绿色发展,形成了绿色金融模式,在矿山节能减排、信息化、智能化方面探索了绿色投入和绿色产出的新机制。绿色矿山申报,“这些绿色矿山的典型,向社会彰显了矿山企业正面形象,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影响,已成为体现矿山企业经营管理综合水平的重要品牌,以及转型升级、融资上市和走出海外的绿色标签。”中国矿业联合会专职副会长、总工程师刘玉强表示,“通过这些试点建设,进一步探索了绿色矿山建设的基本方法,完善了绿色矿山建设的相关制度和考核指标,为全面开展绿色矿山建设积累了有益经验。”绿色矿山申报,距察尔汗盐湖不到100千米的昆仑山中,有一片生机盎然的绿洲,这就是被列入《国土资源“十三五”规划纲要》全面建设50个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的青海都兰金辉矿业有限公司。绿色矿山建设,音乐喷泉水柱随着美妙的乐声翩翩起舞,五彩缤纷的金鱼在人工湖里尽情地追逐,成群结队的鸭子在碧波荡漾的尾矿库里怡然自得地嬉戏,近万株花草树木在初升朝阳光芒照射下熠熠生辉。如果不是身临其境,很难想象在寸草不生的大漠深处,还有这样一个集人工湖、景观亭、音乐喷泉、健身广场等多种城市符号为一体的人间仙境。绿色矿山建设,金辉矿业公司董事长张启元说:“只有荒凉的戈壁,没有荒凉的人生。我们牢固树立生态保护*理念,坚持走‘奉献黄金白银,留下青山绿水’的发展之路,用百分之百的精力‘植绿’,用百分之百的投入‘护绿’,用百分之百的责任‘复绿’。矿业开发不仅没有对生态环境造成扰动,还重塑和改善了周边环境,在戈壁滩上建起了一个花园式的矿区。”绿色矿山建设,“晴天一片灰,雨天一路泥,远观像大雾,近看满身土”。这是石料开采加工企业留给人们的印象。这也难怪,石料开采加工行业原本就本小利微,属矿业行业中的“鸡肋”,生产过程中“开膛刨肚”、污染环境似乎已是司空见惯、见怪不怪了。绿色矿山建设,然而,当走进位于浙江湖州的新开元碎石有限公司,记者看到的却是树绿草碧、蓝天白云,整座矿山掩映在郁郁葱葱的绿树中,茂密的竹林迎风摇曳,洁白的鸽子欢快嬉闹,还有飞流直下的瀑布、激情四射的喷泉、别具一格的凉亭,令人流连忘返。绿色矿山申报,放炮无炮声,采石不见石,破碎无灰尘。新开元的采、碎、运全部在封闭条件下进行,直接通过皮带走廊输送到码头装船。

  • 未来选矿技术的发展趋势 2019-09-05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家财力的增强,资源约束正替代资本约束逐步上升为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我国矿产资源供应不足已成为制约国家经济发展的“瓶颈”。据相关数据统计,虽然我国的矿产资源储量十分丰富,但大多数矿山的矿石品位低、大多呈多组分共(伴)生,矿物嵌布粒度细,且现有矿产资源变得越来越贫、越来越难选,再加上选矿设备陈旧老化、自动化水平低、管理水平不高、选矿回收率低,不可避免的造成了部分矿产资源的“隐蔽”浪费。现阶段,我国有色金属矿山的采选综合回收率只有60%~70%;就铁矿山而言,年排出尾矿量几亿吨,平均含铁约11%,致使大量的金属铁损失于尾矿中。随着当前矿业形势的不断变化,市场和技术变化越来越快,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通过科技与管理创新加快技术创新速度,提升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提高自动化水平、提升产品经济价值、降低选矿能耗及成本等,全面提高矿山综合管控与决策水平,已成为未来选矿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未来总体选矿工艺技术要求(1)选厂规模化(2)机械设备大型、高效、智能化(3)矿物利用全面化(4)水资源全面回收利用化(5)选矿药剂高效无毒循环利用化(6)生产过程智能化(7)无尾矿排放化二、未来选矿技术需求通常情况下,选矿技术主要是以依附于金属矿产的选择与研发上的,大部分选矿技术都是针对特有地形和结构的矿产。如今的选矿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也在发生着逐步的蜕变,可以利用在工艺方面的优势与分选的技术,将其实际应用范围进行迅速增大。所以,相关的研究者需要结合多方面的技术知识,融合一些新的理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不断的创新。未来选矿技术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矿石高效预选技术。矿物进入正式选别作业之前通常需要进行预选作业,在保证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的同时,又要将大量废石在进入正式选别作业之前能有效地抛弃,以保持选厂较高的经济效益。鉴于我国铁矿资源的特点,铁矿石预选的主要方法有磁选(强磁选、弱磁选)和重选,强磁性矿石采用弱磁选,弱磁性矿石采用重介质、跳汰等重选或强磁选方法。针对铁矿石的预选,磁力预选是最主要的预选方法。磁力预选的关键是高效的磁选设备。近年来,我国磁选设备研制进展很快,特别是第三代高磁性能永磁材料钕铁硼的问世对磁选新技术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铁矿石强磁选工艺、设备的研究应用,近些年在国内有了较快发展,特别是新型粗粒强磁选。但随着开采技术的推陈出新和矿石性质的变化,高效的矿石预选技术也将会有另一个层次的突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矿石预选技术也将跻身世界的前列。(2)复杂多金属矿选冶协同开发综合利用技术。开采综合利用的矿产比率比较低,综合利用指数不高,是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目前,我国综合利用比较好的矿产只有 30%左右,部分综合利用的矿产只有 25%左右,完全没有进行综合利用的达到45%左右。矿产资源综合回收的矿种只占可利用综合回收矿种的一半, 综合利用指数50%,比发达国家低30个百分点。以铁矿为例,我国铁矿资源矿石类型复杂,难选矿和多组分共(伴)生铁矿储量所占比重大,多组分共(伴)生铁矿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同时也给铁矿的开发利用带来困难。我国铁矿多组分含有钒、钛、稀土、锯、铜、锡、钼、铅、锌、钻、金、铀、硼和硫等30多种,最主要的有钒、钛、铌、铜、钴、硫和稀士等,有的共(伴)生组分的经济价值甚至超过铁矿价值。但目前我国多组分铁矿资源利用程度不高,主要是由于选冶技术水平低,难以使比铁矿价值高得多的金属得到充分利用,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这些共(伴)生组分将得到充分的综合回收利用。 (3)微细粒复杂难选矿的流态化悬浮焙烧技术。我国部分铁矿石资源矿物组成复杂、结晶粒度微细,常规选矿技术难以获得较好的技术经济指标。近年来研究表明,磁化焙烧处理复杂难选铁矿最为有效的技术。目前铁矿石的磁化焙烧主要采用竖炉和回转窑,处理量低、焙烧质量差、能耗高。开发铁矿石流态化悬浮焙烧技术与装备,研究铁矿物流态化焙烧过程中铁矿物的相互作用机理,研发冷却过程铁物相转化控制及同步回收潜热技术,可盘活我国铁矿资源100亿吨以上,我国铁矿资源的回收率可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铁精矿品位可提高1~5个百分点。(4)极贫矿的高效开发利用技术。我国鞍山式铁矿资源中极贫赤铁矿石有数10亿吨,主要分布在辽宁、河北、山西等地,该类资源铁品位仅15%~20%,受矿山采选生产工艺的制约,只能暂时堆存,不但造成排土场地紧张,而且还浪费了矿石资源,污染了环境。研发鞍山式极贫赤铁矿石的粗粒湿式预选技术、极贫赤铁矿石专用粗粒湿式预选装备磁系与介质结构优化等技术,可提高排土场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处置水平,可减少排渣占地,改善矿区生态环境,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推进意义;可延长矿山服务年限,稳定矿山生产,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5)高效节能碎磨工艺流程配置关键技术。在大多数选矿厂中,碎磨流程是投资高、能耗大的单元作业,其设备投资占选矿厂全部设备投资的50%以上,能耗则占选矿厂总能耗的60%~70%。选矿中,影响碎磨工艺选择的因素有很多,由于自然界的矿石种类复杂,并且难以完全预知,在选择碎磨工艺时,高效、节能、经济是最重要的因素。在设计和建设时,应充分考虑到碎磨工艺流程配置的合理性、高效性和经济性。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掌握碎磨工艺流程配置关键技术,将成为必然趋势。(6)选矿自动化在线检测与分析技术。过去十年,选矿自动化的发展速度、普及率前所未有,新建选矿厂无一例外地同步建设自动化系统,老选矿厂也不断通过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实现改造提升、转型升级。但应用情况、实施效果各不相同。在线检测与分析技术是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基础。在过去的十年里,选矿过程的流量、物位、压力、温度、酸碱度等单一参数的检测应用的十分普及和成熟。选矿过程在线检测与分析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不仅从未止步,而且越来越被行业所重视。尤其是随着应用基础研究的快速发展,促进了高端分析系统等智能装备的开发与应用。这类装备通过一个或者多个参数的物理测量和数学建模,能够感知、预测生产中的矿物特征、设备状态、生产指标等复杂的、综合的、关联的过程信息。这些装备使得生产操作智能化成为可能,改变了选矿自动化传统的含义和任务,缩短了选矿自动化技术与生产成本、效益、安全、环保、管理、知识储备、人才培养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的距离。(7)选矿全流程自动化控制技术。选矿全流程自动化控制系统是一个大型的、复杂的控制系统,它是破碎自动化控制、磨矿分级自动化控制、选别自动化控制以及浓缩过滤自动化控制等有机的结合。选矿全流程自动化控制系统可稳定选矿生产过程,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选矿厂的生产能力,降低能耗物耗,提高金属回收率。选矿全流程自动化控制系统中要进行大量的仪表安装和调试,大量的数据采集和分析,以及复杂的软件编程工作。多种关键参数检测、显示和控制可使系统更精确、更完善,高可靠的仪表组合可使系统更长期可靠、稳定运行,优秀的控制软件可使系统更具智能化。(8)生物工程选矿技术生物选矿也称为生物浸出或生物冶金,是矿冶工程和现代生物科学交叉结合形成的一门新型学科。生物法选矿是生物学、化学及其他工程学科在矿物加工领域中的综合应用。生物选矿就是利用某些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与矿物相互作用,产生氧化、还原、溶解、吸附等反应从而脱除矿石中不需要的组分或回收其中的有价金属的技术。微生物在选矿中可作为选矿药剂予以充分应用。目前,微生物作为选矿药剂的应用研究相对较少,国外近10年才开始进行了广泛而创造性的研究工作。正在进行的研究项目包括微生物絮凝剂、浮选捕收剂、浮选调整剂等,已取得不少令人鼓舞的实验室研究成果,工业应用则较少见报道。生物选矿技术具有简单易行、成本低、能耗少且污染少等特点。微生物技术在选矿中展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可以预言,它将改变传统的一些选矿方法和概念,使选矿过程产生一些根本的变革,并从根本上使传统的选矿方法高技术化。(9)尾矿大宗资源化利用技术。目前,我国金属矿山堆存的尾矿达数十亿吨,而且以每年产出8~10亿吨尾矿的速度增加。大部分建库或征地堆存,污染环境严重、安全隐患突出。尾矿综合利用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综合利用指数不高。大宗尾矿堆存量增加将使得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加大,尾矿中含有的药剂及铜、铅、锌、铬、镉、砷、汞等多种金属元素,随水流入附近河流或渗入地下,将严重污染水源;尾矿库扬尘对环境造成危害;尾矿库超期或带病使用,甚至违规操作,存在极大安全隐患,对周边地区人民财产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依托技术创新,实现尾矿的大宗、资源化、无害化利用,对落实国务院发展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矿业转型升级的具体要求,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矿业可持续发展体系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10)精矿产品深加工开发技术。铁矿产品中的超级铁精矿是指含铁量高、脉石含量低的铁精矿,既是选矿的深加工产品,又是一种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型功能材料。近年来,随着粉末冶金、直接还原、高端钢材及3D打印等技术的高速发展,对超级铁精矿的需求也日益增多。然而,目前我过优质铁矿资源绝大部分用于生产普通铁精矿。超级铁精矿绿色制备与工业化技术可解决我国长期缺少高品位直接还原铁原料的难题,为我国发展钢铁短流程工艺奠定原料基础。该技术将优化我国铁矿产业结构、延伸铁矿产业链,实现我国铁矿石优质优用的目标。三、未来选矿机械与绿色药剂需求  如何提高在选矿方面的技术,首先要从最基础的机械设备进行着手,同时选用合适的选矿试剂,再利用在应用价值上较高的选矿技术。(1)新型选矿设备的研发。较为高效的选矿技术,必须有较为高效的材料和设备进行支撑,选矿的技术和设备都处于共同发展的阶段。所以,选矿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试剂材料与设备的创新发展,高效低能耗选矿设备研制、新型弱磁、中磁和强磁机的研制、磁重浮一体化高效选矿设备的研制、高效一体化破磨设备的研制、大型悬浮焙烧炉的研制、大型卧式搅拌磨机的研发、搅拌磨机磨矿产品的粒度特性及其对选别指标影响的研究、大型自磨机磨矿过程的模拟与自动控制技术研究、选矿厂高效除尘设备、三废治理循环利用装备等等,都是未来选矿工作者亟待突破的难题。(2)高效、环保、耐低温浮选药剂的研发。针对于现在的金属矿产,传统的选矿技术对于周边环境的破坏是十分巨大的,会对其他的资源造成极大的污染和破坏。研发基于矿物晶体特性的浮选药剂分子结构设计、新型浮选药剂的合成与浮选性能表征技术,在矿选的基础上,高效、环保、耐低温浮选药剂不会对其他的细杂矿物资源的组成结构产生影响,也不会带来其他的污染物 。从这方面就可以看出,污染较低的浮选药剂的实际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它不仅可以降低实际选矿成本,其对周边环境的污染程度也能尽可能的降到了最低,这在未来的发展上,如何做到可持续发展才是现在技术创新的发展方向。四、结 语 总而言之,现在选矿技术在研究的空间仍然是十分巨大的,在其多种技术方面的融合与发展之路上,仍需要现在的选矿技术相应人员和研究者继续努力探究与创新,为我国在多金属选矿方面的发展做出最大的贡献,同时也要在环境保护这方面做好保护工作,为我国可持续性发展尽一份力。

2024北京国际砂石及尾矿与建筑废弃物处置技术与设备展览会   京ICP备17045437号-6



关注公众号